小学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时间:2022-03-19 06:2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小学二年级数学《三角形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认识三角形的过程。

2、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会画三角形的高,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特征。 3、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几何图形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学具、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出课题感知三角形 1、谈话导入。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三角形信息。 3、教师展示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

谈话引出课题:“你想学习有关三角形的什么知识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动手制作三角形,概括三角形定义。

1)学生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操作,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三角形。(制作材料:小棒、钉子板、直尺、三角板。)

2)学生展示交流制作的三角形,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3)观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地方? 4)认识三角形组成,初步概括三角形定义。

5)教师出示有关图形,引起学生质疑,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正确概括出三角形定义。 6)判断练习。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 1)情境创设。

“美丽的南宁邕江上有一座白沙大桥,从侧面看大桥的框架就是一个三角形,工程师想测量大桥从桥顶到桥面的距离,你认为怎样去测量?” 2)课件出示白沙大桥实物图和平面图。 3)学生在平面图上试画出测量方法。 4)学生展示并汇报自己的测量方法。

5)学生阅读课本自学三角形底和高的有关内容。 6)师生共同学习三角形高的画法。 7)学生练习画高。 3、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做准备。 2)动手操作学具,体验三角形的稳定性。 3)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学生联系实际,找出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5)欣赏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总结本课内容 1、学生说说本节课收获。 2、教师总结。 教学反思: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些知识与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丰富多


彩的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情景和动手实验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数学知识。

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我首先出示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三角形,在判断中学生自然运用已有的经验(有3条边,3个角)判断出哪个是,并对不是三角形的分别说出理由,如有的不是封闭图形等。在这样判断的基础上对什么是三角形这一数学概念就能充分地理解和记忆。

2、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积极探索的活动过程中掌握知识

三角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三角形,他们找到了许多,如变速自行车的车架、篮球架等等。为什么这些地方用了三角形呢?可不可以换成四边形?很多学生想到了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点,想到三角形应该是很稳定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这个特性,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去动手实验,没人准备三支铅笔,同桌间想和拉一拉看三角形是不是很稳定,通过实验来证明。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学生不仅是知道了结果,同时还感受到为什么三角形是稳定的。所学就要有所用,接着我让学生帮助老师解决问题,门闩坏了,门老是被风吹开怎么办?有了刚才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想到要建立一个三角形,还有些学生要自己当做木棒抵住门。学生们在这样的动手实践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c7814c367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