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思考

时间:2023-10-08 12:4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的教育思考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



前言:

人是社会属性的人,教育是社会属性的教育,离开社会背景谈教育,那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妄想主义者的癫言,是对教育最大的侮辱和破坏。今天,我只就教育的个体---教师,和由此而来的教育现象谈谈自己的想法。



教育之道,在致良知,在亲生,在止于至善”----姚书记提出这一观念,我的理解是:办好教育在于教师发扬职业道德、操守职业美德、尊崇职业良心;在于以生为本、不断创新;在于尽心尽力、追求卓越。

良心,一个哲学和伦理学范畴中古老而关键的话题,众所周知,教师工作极具特殊性,教师职业是一个“良心活”。为人之师的这一职业特征要求教师应该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即职业良心,教师职业良心不仅是教师良好人格的核心,也是教师自我素质提升的出发点和归宿,而且决定着教师职业成就的实现程度以及整个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村有句俗话:“人不要脸,百事可为”,其意很明显:一个人,没有了良知、没有了廉耻、没有了道德底线,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纵观当今的一些教育现状:部分乡村教师以待遇偏低为口实,时时消极怠工,打牌、钓鱼,混日子;部分城镇教师或以养家糊口为目标有意收费补课,或以“背靠大山”上班只为混手脚;有些行政在其位不谋其事,有其权不谋其政,反而利用其位其权谋其私利„„,这些非主流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职业道德缺失所造成的。为了消除改革大潮中出现的这些不和谐音符,我认为,一方面国家行政当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解决教师的后顾之


忧,为教育办实事、办真事,少搞政绩工程;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来说,要提高师德认知、发挥道德主体性、启迪理性自觉,使教师职业良心准则尽可能内化为教师的个人稳定品质。

当前,全国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比较中外教育,反思十年课改,让我们沉思的东西很多很多,一位专家说得好:成就教师就是成就教育的希望。是呀,教师是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无论执政者理想有多高,口号有多亮,离开了基层一线的教师,那一切都是泡沫。当前,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生为本,不断创新,提高教育质量,这里的教育质量不单单指学生成绩,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基本的人,他所体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作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的学校教育来说,教育质量从哪里来提?有专家说:谁抓住了课堂,谁就牵住了教育的“牛鼻子”。所以,积极推进课改,打造高效课堂是关键,教师应以打造是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促进师生、生生互动,是否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是否关注全人教育为标准的课堂,从而来提高教育的质量。

有人说教育艺术,有人说教育是创新,有人说教育是奉献,有人说教育是良心„„,在当今物欲横流、浮躁的社会里,不论世俗对教育、对教师用怎样的眼光来看待,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但作为教师、教育人的我们应该教人求真、育人求知为首要目标,执着追求,不懈努力。曾听说藏人千里朝圣,三步一磕头、五步一跪拜,有人磕得头破血流,甚至有人在途中永远倒下,但却从不怀疑、从不退缩,那份虔诚演绎了他们对至善人生的追求。教师不也是像朝圣者吗?止于至善,不善不罢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e049003cc17552706220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