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人物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保罗·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 1910—1964):美国当代激进派经济学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保罗·亚历山大·巴兰(Paul Alexander Baran)生于俄国乌克兰一个医生的家庭。 1939年移居美国,进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研究生。 1941年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6年先后就职于美国商业部和纽约联邦储备银行。 1948年任斯坦福大学经济学讲师。1951年后一直任该大学经济学教授。他是这一时期能在美国大学中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为数甚少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家之一。 1957年,他发表了被称作战后西方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增长的政治经济学》一书。《增长的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经济的运行与发展,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中激进派的一个代表作。写现在流行的结构主义、新古典主义为维护现行资本主义体制作辩护不同,以巴兰为代表的激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批判态度,论证建立社会主义体制的必要该书以“经济剩余”为中心概念,展开了对当代发达和不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在他逝世后的第二年,由保罗·斯维齐整理出版了他们合著的《垄断资本:论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秩序》一书,该书以“经济剩余”为中心概念,以对美国经济运行中经济剩余的生产和吸收的矛盾关系的分析为主要线索,揭示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停滞趋势的必然性,以及垄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巴兰经济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经济剩余。经济剩余是指一定时期中总产量和消费量之差。巴兰用这一概念来分折当代世界的三大经济体系——不发达经济、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这就形成了一套经济剩余理论。西方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大贡献,也是世界上各种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重要来源。 2、保罗·斯威齐(Paul Marlor Sweezy,1910.4.10—2004.2.27),斯威齐是20世纪美国最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方面颇有成就。 斯威齐于1910年4月10生于纽约,他、1931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37年又从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1932年至1933年他曾在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进修,这期间他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为他认识到:西方的主流派经济学无助于理解20世纪的重大事变和社会发展趋势。1942年出版的《资本主义发展论》(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奠定了他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地位,也结束了他在哈佛大学的多年教学生涯。,二战后,回到哈佛大学任教,后因未能谋得终身教职,而于1946年离开哈佛大学,除了在一些大学或研究机构担任客座教授外,专心于创立严肃的、真正的北美牌马克思主义的事业,这主要体现在他于1949年创办左翼杂志《每月评论》(Monthly Review),并任该刊主编直至辞世。期间发表了大量揭露和批判现代资本主义的文章和专著,其中最为著名的有《作为历史的现在》(1953)、《垄断资本》(与保罗·巴兰合著,1966年)、《繁荣的终结》(与哈里·麦格道夫合著,1981年)、《革命后社会》(1982年)、《马克思主义四讲》(1982年)。 斯威齐通过《资本主义发展论》,奠定了其一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并显示了很高的独创性。 从方法论上讲,斯威齐明确表示要继承马克思的科学抽象法和看待社会问题的历史(变革)眼光。关于立论基础,斯威齐一方面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为圭臬,同时他也很注意历史上在马克思主义者内外部的论争以及当代西方学者对垄断资本主义运行的种种观察。肯定和补充博尔特凯维奇在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问题上对马克思的修正。他还发展了马克思著作中关于消费不足论的思想线索,结合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提出了一个以资本积累为动因的消费不足危机理论,意谓永不满足的剩余价值贪欲,驱使资本家阶级不断地提高积累率和资本有机构成。而他的《垄断资本》被认为是战后西方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之一,它代表着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中一个学派——垄断资本学派—— 的形成。此书所阐述的理论,尤其是其中所阐述的垄断资本主义“停滞理论”,对西方学术界特别是激进经济学派产生了更为重大的影响 3、多斯桑托斯是巴西重要的经济学家。获社会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士学位,政治学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巴西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教授,联合国“全球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课题组协调人。已出版个人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19篇、出版合著40部。其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40多个国家出版。主要著作有:《依附论》、《社会主义或法西斯主义》、《帝国主义和依附》、《民主与社会主义》、《世界经济》和《区域一体化与可持续发展》等。多斯桑托斯在吸收了“中心—外围”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激进的“依附论”。多斯桑托斯认为,“中心—外围”结构对应于帝国主义在全球统治开成的“统治—依附”结构。帝国主义现象包含了互为条件的两个方面向外扩张的经济中心和作为扩张对象的附属国。以往的帝国主义理论只是研究了帝国主义中心的扩张过程和对世界的统治,而被统治国的依附结构则是这种扩张的后果。因此,依附理论并不是一个孤立或独立的理论体系,而是帝国主义理论的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 4、德国学者安德烈•贡德•弗兰克是西方著名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1929年生于德国柏林。1957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巴黎第八大学政治经济学国家博士学位。曾在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多所大学执教。弗兰克一直致力于世界体系史、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运动的研究,为依附理论代表人物之一。《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的东方》(Reorient:the Global Economy in the Asian Age .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8)是弗兰克(Andre Gunder Frank)的代表作,获1999年世界历史学会图书奖头奖。其中心观点是:我们在其中生活的这个世界体系至少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以前。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确切地说,亚洲,尤其是东亚,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欧洲,在很长时间里实际上是世界经济的一个次要的和边缘的部分。只是公元1800年以后才取代这一中心。现在,西方的支配地位行将结束,以前的亚洲占支配地位的模式正在重建。弗兰克最重要的理论是提出了“不发达的发展理论”(Development of Underdevelopment),他认为两种结构的存在使得处于外围的国家日益走向贫困:宗主——卫星的全球体系和卫星国的中心——农村的结构,而“外围”的发展与“外围”与“中心”的联系是成反比的。因此,他主张一种“脱钩论”。 5、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1930年生。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任教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社会学系。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他著述丰富,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其耗费30多年心血的《现代世界体系》(3卷)(The Modern World-System)。此外还有《自由主义以后》、《历史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文明》、《乌托邦幻想,还是21世纪的历史选择》、《沃勒斯坦精粹》、《所知世界的终结:21世纪的社会科学》等。他的多卷本专著《现代世界体系》集中讨论了三个主题,即:世界体系的形成、运作及基本趋向。作为世界体系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他的“世界体系”理论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对政治、经济和文明三个层次的分析,深刻揭示了“中心——半边缘——边缘”结构的发展变迁和运作机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非常有必要研究和借鉴“世界体系”理论,更全面地解读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困境和发展趋势,同时更清晰地看到作为“反体系”力量的社会主义的前景。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危机,是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新范式。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论在对资本主义分析和世界体系未来展望时带有局限性和历史悲观主义色彩。 沃勒斯坦,在西方学术界被称为“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他发表的一系列论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演变的专著,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当今西方学术界,把资本主义的历史作为一个世界体系的历史来研究,已经形成一个国际性学派。 6、萨米尔·阿明(Samir Amin 1931— )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的学科非常复杂,有着浓厚的社会关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可以说,他既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又是活跃的左翼社会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2d4fc014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