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德

时间:2022-03-27 12:45: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公德

今日阅读梁启超先生的《论公德》不禁感觉颇多,只觉振聋发聩,确为一篇警世之言,期间所探讨的一些问题,现今看来还是一些社会重点问题,不禁感叹虽是百年前的先人所倡,但尤未过时。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道德的起源。

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这句话一针见血,点破道德的形成由来。关于道德科学家做过一个颇有名的猴子与香蕉的实验:一个铁笼内安置五只猴子,笼子顶挂着一串香蕉。当有猴子想要去取香蕉吃,便用热水来浇这五只猴子。久而久之便没有猴子敢再动取香蕉吃的念头。这之后放了一只新猴子进入笼子,换一只旧猴子出来。新猴子见到香蕉自然想要取食,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另外四只旧猴子在还未浇热水之前便按住这只新猴子一顿狂扁。新猴子挨揍的多了,便不敢再取。如是再三,直到笼子内挨个换成五只新猴子。这时候停止食便浇热水的惩罚,但这五只新猴子却再也不敢取食香蕉了,虽然他们谁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此实验名为道德的起源非常深刻。原先禁食香蕉的道德形成是因为取食香蕉会对整个群体造成灾难性后果,但后来外界环境改变了,猴子却仍固守禁忌。 德也者,非一成而不变者也。猴子们该听听梁启超这句话。

联想今日中国,仍有许多固守无谓世俗禁忌之处,许多新的学说论调一提出便遭受到世俗的巨大抨击这一点,就可以一窥当下中国社会中,人们古往今来所形成的属于一个民族文化层面上的传统文化心理,对于现代公民社会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制约力,这种古老文明国度的价值取向,在不自觉中造成民众潜移默化地缺乏思考辨别能力,所以当下大多民众无疑是出于思维惯性地固守旧时伦理,也便难免是勤于思考的新猴见异于大众。对此一端,任公百年前的一句话便说吾此言颇骇俗,但所言者德之条理,非德之本源。其本源固亘万古而无变者也。读者幸勿误会。本源惟何?亦曰利群而已。

然私德者为何?公德者为何?私德者对于身家上之德义是也,人人独善其身。公德者对于社会上之德义是也,人人相善其群。两者有别,但是却并不矛盾,并行于这个社会与国家。梁启超先生在《论公德》中着重强调了公德对于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梁启超先生考察中国历来政治,得出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功德殆阙如。古代所有做官的人必读孔孟诸子之言,多是教人修身养性,偏重私德,而如何执公器做官的公德之教,十无一二。这样行事的结果,自然是行政原则和伦理道德混同而导致整个体系的低效。我们把哲学的层面放低,把伦理的层面拔高,而真正的政治研究,停滞千年。特别是梁启超先生此段文字最是精辟: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

以此段文字体察近日之中国,亦深有所得。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但是现在我们看这个社会,并没有很大的改善,更甚者还有人想要用私德来掩盖公德的例子。前一段时间蒙牛的牛奶出现了质量问题,许多良心报社与媒体都做出曝光与批评,但是也有反对者,并不说这些言论是否正确,却是给这些媒体盖上了“打击民族企业”与“炒作”的罪名。这正是以私德来抑公德的典型作风。我们评判一个人的为人为文为事,不是从他们的言论或行为本身求证,而是欲通过别人私下的动机或道德作风来给予评判。但凡有私德不彰者,一律因人废言或因人废行。何况就这个例子来看,炒作又是什么私德败坏了?不就是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温良恭俭让吗?这也值得一提?想要通过指摘别人道德败坏来对抗别人在公共平台上针对公器的质疑,真是贻笑大方的逻辑。我们屡屡发现这种中国逻辑还大有市场。这实在是可悲可叹。


而现在这个社会确实面临这一种公德缺失的问题,近日看过一篇报道,云南某县四名初中生翻越围墙去上网,因网吧游戏夜间关闭,几个孩子闲来无事出去找乐,正巧附近有一女精神病人成了几个孩子的取乐对象,在近两个小时的殴打取乐中,该女病人因伤重而亡。

人们都在抱着一种思想,这仅仅是一些极个别的案例,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公德。 是这种新闻在这个社会并不罕见,随便打开一些网站就能看见类似的新闻比比皆是,记得有位学者说过,大意是我们的社会在迅速发展同时,如果忽视对公德的重视,那是必带来一群新的个人,这就是无公德个人。他的预言不行被言中,看看我们这些打人学生,不正是文中所提到的无公德之人吗?连起码的法律意识都没有,更不要说什么公德之心,可他们所带动的却是身边一个群体的道德观,毛主席有句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种趋势难道就不能燎原吗?

燎原以后带来的结果必将是这个社会公德的消亡。所以梁启超先生的这篇文章在现今仍是很有意义。苟不及今急急斟酌古今中外,发明一种新道德者而提倡之,吾恐今后智育愈盛,则德育愈衰,泰西物质文明尽输入中国,而四万万人且相率而为禽兽也。

所以前人未竟之志,吾辈应该尊而继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01a7e0d3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