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

时间:2024-03-11 11:18: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



王小竹《香水》的作者聚斯金德还有一本小说:《鸽子》写一个银行的守门人,二十年来一直过着公司、住所两点一线规律、克制的生活,在其上维护着自己的内心平静。但某天早晨,一只鸽子却将这些都搅乱了,他陷入了恐惧、紧张和迷惘之中……(《关于施密特》)电影《关于施密特》同样是讲一种规律生活的戛然而止,它更正常一些:作为大公司的领导人,施密特先生是典型的中产阶级,按时退休也是这个阶层人生规划的题中之义。社会身份的剥除和风细雨地进行,下属甚至还给他举行了欢送。退休后,施密特一开始还只是感觉有些精力过剩而已。但随着妻子意外去世,女儿也要出嫁,施密特突然被人际关系甩了出来,那些之前奔忙劳碌的借口(工作、公司、照顾家人)都没有了,他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杰克·尼克尔森完美地将那种孤寂感表现了出来,以至于观众会沉浸在痛苦中,迫切呼唤着一个好莱坞式的美好结局来将自己解脱。最后,施密特从资助非洲儿童中重获活力和快乐,从“公司人”转成“公益人”,好似绕开了个人处境。《生之欲》晚年处境,从来难说。就像李清照,早年作品多少清丽洒脱,晚年多是“如今憔悴,风鬟雾鬓,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样的句子。很多电影大师,也都触及过这个话题,但那些答案也不是多么叫


人信服。比如,黑泽明的《生之欲》,让临终的小公务员突破规则为市民改造臭水沟,说教味浓重;伯格曼的《野草莓》倒是渲染老教授的自我救赎,又浓得让人有点难受。《野草莓》)写《瓦尔登湖》的大卫·梭罗说,“绝大多数的人都在平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我们一头扎进“水深火热”的生活,上班、聚会、娱乐、学习……生怕自己在某个虚弱的时刻,会想到那些终极的问题。遗忘那些追问,究竟是怯懦,还是它就是解决问题的手段?我不知道。《天伦之旅》)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天伦之旅》,翻拍自托纳多雷(《天堂电影院》的导演)的同名故事。讲一个退休的工人,在妻子去世后,因为孩子都没有时间回家团聚,他决定一一去寻访他们,给他们一些惊喜,结果……电影叙事工整,没什么特别大的惊喜。但电影开头和结尾,都是德尼罗所演的弗兰克独自在花园里劳作的场景,首尾呼应,固然是讲故事上的小机灵,但也的确是很多人晚年无止无终地重复的内容。《关于施密特》)回到《关于施密特》,他的问题,年轻的我们很少会遇到,最多有一个旁观的经验,算是“预习”。那些个在非常平顺的环境中长大的幸福小孩,甚至不太能理解其他一些人的脆弱、压抑、安全感缺失,而在爆米花大片或抵死恶搞的B级片中寻点乐子就够了。但怕的就是,那只鸽子总会出现,施密特办公室的时钟总会到点,你突然遭逢了孤单的时刻,那些问题,每个人都逃不过,都要独自去面对。前些年的电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11fa6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