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认知行为理论案例-认知行为理论 社工知“理”| 认知行为理论 每当考试考到社会工作理论的相关内容时,不少人心中都会“咯噔”一下,然后开启漫长的回忆之旅…… 作为“科学助人”的社工,理论就是我们开展服务的利器,丢到理论犹如上战场不带武器。 社工知“理”这一栏目横空出世,通过“知识点+实操案例”的方式,帮助大家熟悉理论、使用理论。 今天介绍的第一个理论是——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社会工作的任务是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主要观点 ①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 ②人们关于行为结构的因果知觉,会影响他们随后的情 感、期望和行为。 ③认知行为治疗旨在改变案主的认知、观点、信念和思维方式,借以行为主义的干预方法,帮助案主在改变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新行为的学习来强化认知,以帮助案主克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 社工角色 在认知行为理论指导下社工工作者更像是一位带领者、指导者,带领案主梳理自己的情绪,与案主一起分析案主的认知过程,指导案主学习新的认知技巧,在整个过程中社工必须心思细腻、认真、谨慎处理每一环节。 ①明确的洞察力,社工需要准确把握案主特别的认知。 ②在案主的生态环境中重建案主的认知结构,社工需要充分认识案主所生活的环境系统,分析不同因素对案主的影响程度,让案主清楚地看到自己对事件的态度、看法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提高案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③情景回顾,与案主一起总结治疗的整个过程,让案主清晰地看见认知在自己生活中的影响,同时帮助案主发展一些技能,克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在认知行为理论中,有一个大家必须掌握的核心理论,也是社工考试中最喜欢的出题点——ABC情绪理论。来听听张敏老师是如何介绍这一理论的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这 不,文文同学就找上我们社工了,我们一起来帮助他解决问题吧~ 案例 文文是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在准备小升初毕业考,他的语文成绩总是拖后腿的一门,他认为自己的语文不好,尤其是作文特别糟糕,最近几次模拟考,作文难度较大,一到语文考试,他的肚子就会突然疼痛难忍,考试结果也不尽人意。虽然每天还是正常上学、放学、做作业、和同学聊天,似乎和以前都一样,但是他知道自己有点不一样了,他跟妈妈说了这个情况,妈妈说是他小题大做,想偷懒不认真学习,他感到更加沮丧了。 HOW TO DO ?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和情绪上的波动,并不是生活中的事件使我们沮丧,而是我们错误的认知导致我们变得忧郁、焦虑和悲伤,在上述案例中文文的行为反应就是一种典型的焦虑表现。 我们可以运用ABC情绪理论来分析和治疗文文的焦虑问题。 -ABC情绪理论- A-诱发性事件:文文的语文成绩不好,尤其是作文不好,某一次语文考试作文题目很难,文文考砸了。 B-对发生事件的观点:临近小学毕业,文文觉得每一次考试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次没考好,那就肯定考不上好的中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c0cd5732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