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学学案

时间:2024-01-24 18:00: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学学案

教材册别及单元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9 桃花源记 课时 2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故事情节。2.理解文章的叙述技巧。3.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涵。 二、文章内容

《桃花源记》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东晋太元年间武陵的一个捕鱼人忽逢桃花林、误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难觅桃花源的故事。而作者以简练的笔墨描绘出的桃源美景,更是打动了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 三、资料补充

东晋太元年间,统治集团内部生活荒淫,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为了争夺统治地位,多次发生流血政变。如元熙二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改年号“永初”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恭帝。短短21年就爆发大小战争60场。政治的极度腐败,战乱的经久不歇,导致赋税徭役繁重,在残酷的剥削压榨下,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可以说是浮尸遍野,十室九空。

四、意义和影响

陶渊明固守的精神家园、理想社会,也是万千后人所念念不忘的。韩愈有《桃源图》诗,苏轼有《和桃花源诗》,王维,刘禹锡,王安石也写下了诸多赞美桃花源的诗句。而世外桃源一语,更是成为了脍炙人口的成语,万古流传,至今依然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是诸多世人心中最美好的精神世界,一直承载着国人对远离都市喧嚣、清净自然生活的美好向往。 五、思考探究

1.文中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

明确:

1.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理下了伏笔。



1


2.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但与此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结局的安排是很巧妙的。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b0ddc2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