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浸桃李,诗香润芳华——论高职生的道德情操培养

时间:2022-11-29 02:14: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滴水浸桃李,诗香润芳华——论高职生的道德情操培养



一、引言

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当然也是文化的积淀人,诗歌便是人类文化中的鲜艳旗帜。因为人类的祖先生下来就具有“诗性的智慧”,他们具有的审美本能使他们诗意地对待生活,诗意地对待世界,他们希望诗意地栖居,“这些先民,都是地地道道的诗人” (杨子怡,2013/11。美丽的诗歌总是积极向上,陶冶情操,铸造人的精神内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从而引导人向善向美。由于诗的参与,人类的精神生活极大丰富,逐渐摆脱单纯的动物本能,进而不断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时至今日,社会物质文明不断丰富,人们的道德情操更应该不断提升,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高职院校学生在注重技能培养的同时应该加强文化修养和培育,因为作为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非某一种技能的培养。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经历,文明经久不衰,一直沿袭着古老而又不断革新的炎黄精神,对文化的执着追求,先辈们留给我引人入胜的锦诗绣词,无数的美文佳句。如涓涓溪流,沁人心脾,渗入骨髓。我们从小听着儿歌长大,长大了拥着唐诗宋词诗香满怀入梦乡,诗言诗韵有诗情。

毛泽东说“……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秋日胜春,反其意而别出心裁;而欧阳修老夫子“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景悲凉,满眼悲伤。同是此景,欧阳修悲秋,刘禹锡一反常态喜欢秋天。这不是季节的问题,这是心情心境的差异。我既可以跟着刘禹锡欣赏秋之高远,碧空如洗,秋高气爽,秋色宜人;也可以伴着欧阳修随物婉转一同哀婉悲伤,万木萧瑟,秋之凄凉。诗能养志,诗能润情,历代文人骚客无一不是文采飞扬,诗兴大发,王侯将相,乃至平民百姓也都是沉吟低唱,书词诵赋不一而足。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纽带,我们华夏子孙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这个又宽又长的带子,诗词歌赋又是这条长带上最为璀璨的明珠,当下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璀璨的明珠更应该发出异样的光彩,大学生也同样要用诗的语言唱出时代最强音,奏出美妙的华章,而且我们人人骨子里就有诗的基因,吟诗、诵诗、赋诗、对诗成为一种文化习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根基进行的传统美德的培育和养成就是寓教于乐,水到渠成。

高职学生正是处在如诗如画的年龄阶段,他们的高中和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不牢,并且自控能力较差,所以高职生的整个学习和生活状态多是散漫无序和无所谓,这就更需要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斗志和为社会服务的信心和力量。

二、诗香浸润人生

诗与远方总是等着我们去追寻,特别是大学阶段的绚丽多彩的人生更应该追求至善至美的诗意人生,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被称为诗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也是诗的国度,人人皆有诗的基因,从《诗经》、汉赋、唐诗、宋词……

(一)诗意明志

诗之魅力在于诵读间,潜移默化,涤荡灵魂。诗的魅力在于简短有深意,朗朗上口,情景自


然浮现于眼前。爱国明志总是体现在诗词歌赋当中,熏陶过往人。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就在其《查理二世》中深情地赞美了自己的国家:

这一片庄严的大地, 这一个战神的别邸,

这一个新的伊甸园——地上天堂,…… (高伟光,2012/187-88

莎翁赞美自己的祖国,从心底油然而生,只有当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民族怀有深深的情感认同才会激情满怀地如此书写。诗人是有感而发,由情而发,当诗人身处不平事就会义愤填膺。唐朝诗人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方笑一,戎默,2017/16-7)投笔从戎的书生能够身先士卒,英勇向敌,不畏刀光剑影,难能可贵。国难临头之时,能够一抛书生气,慨然上疆场,诵读之间,感同身受,仿佛是亲临疆场,军旗飘摆,战马嘶鸣。尽管当下远离战鼓铮鸣,其实为国效力却离不开这份豪情。烽火铁骑总是能激起我们无限的报国热情,高职学生会沉心钻研,俯首练技,在国际技能比武中,方能一举夺魁。诗歌在人类精神食粮中最为灿烂耀眼,读诗怡情,诵诗养性,激励学生努力前行为国争光添彩。

宋代大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就是代代相传的,耳濡目染的庙堂忧民,江湖忧君的爱国精神。小爱爱家,大爱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每个炎黄子孙的爱国基因。读诗百遍,其义自见,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感受到爱国情怀,诸葛亮《出师》一表情真意切,感念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全集》第6卷,1981年版)危难时刻,炎黄子孙就不会置若罔闻,无动于衷,相反,会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不惜以身殉国,粉身碎骨。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一首“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方笑一,戎默,2017/142-43,写出了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约赔款,国破山河碎,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哀痛愤慨。所谓的“国家不幸,诗人幸”,反映了诗人的誓报国仇,怀恋故土许身稷契的浩然悲愤气概,同时蕴含着传统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的高职学生是不是应该放弃手游,仔细品味一下这些热血沸腾的诗篇?

(二)诗香芳华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By Francis Bacon 王佐良译(冯庆华,2001/8218-219大学生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读诗会更加聪慧灵秀,而且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高职生不仅仅是技术工人,更要成为代表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大使展示技艺,展示才华,展示大国的文化魅力。唐朝诗人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汪旭,2015/188-89。经典诵读,诗香满怀。不论是李白孤帆远影长江流还是杜甫无边落木长江滚滚,极目抒怀都是情景交融的心绪表达。诗歌能够普受欢迎,主要在于朗朗上口,一字一景,一句一情,一首诗一幅画,真是见字见景见真情。

自然之美,美在心灵的感受,少年之美美在沉心苦读。书有千钟粟,书有万亩粮。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纯真而又有大把的自由时间,放飞青春梦想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沉淀自己,梦醒的时候就是一切希望破灭的时候,不能少年头白,不能空悲切,不能辜负韶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e4a734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