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蚂蚁的科学论文(2)

时间:2023-02-28 12:02: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观察蚂蚁的科学论文(2)

推荐文章

关于蚂蚁科学论文400 热度: 军队领导科学论文 热度: 地理科学论文格式 热度: 最新环境科学论文 热度: 地方草业科学论文 度:

观察蚂蚁的科学论文篇二

32例蚂蚁咬伤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蚂蚁咬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20094月至20114月我院接诊的蚂蚁咬伤患者32临床资料。结果: 27例为轻症病例,于普通急门诊或留观治疗后治愈,5例为重症病例,其中4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1例合并喉头水肿,急诊抗休克、加强抗过敏处理后收入内科住院,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临床治疗以抗过敏药物为主,要及早识别蚂蚁咬伤致严重过敏反应的重症病例,加强抗过敏,及早抗休克治疗,防治并发症,适当处理伤口,预防和治疗伤口的继发感染。

【关键词】 蚂蚁;咬伤;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回顾性分析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种类繁多,咬人的蚂蚁常见有本地的普通蚂蚁,一些热带火蚁,以及入侵物种“红火蚁”等等。蚂蚁咬伤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因蚂蚁以大颚紧咬人类皮肤,用其螫针将毒囊中大量的毒液(含蚁酸和毒蛋白)注入皮肤,致使人体过敏反应所致,病情轻重跟叮咬的数量以及是否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为局部过敏反应、轻症的全身过敏反应、重症的全身过敏反应三种情况。临床治疗以抗过敏药物为主,及早识别重症病例,加强抗过敏及抗休克治疗,防治并发症,适当处理伤口,预防和治疗伤口的继发感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蚂蚁咬伤32例, 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36岁,年龄最小11岁,年龄最大50岁。下肢咬伤21例,上肢咬伤9例,颈背部咬伤2例,轻症病例27例,危重病例5例。

1.2 流行病学特点:病例多集中于夏秋季蚂蚁活跃的季节,多见于


郊外、公园、花园、农田周边及路边等地方,部分病人诉蚂蚁呈红褐色或棕褐色,个子较小,疑为“红火蚁”。

1.3 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15例局部过敏反应病例,咬口出现红肿、疼痛、丘疹、瘙痒,继而出现水泡、脓疱及伤口处的软组织感染,于普通急门诊治疗,给予抗过敏、局部用药、预防及治疗局部感染,均治愈。12例轻症的全身过敏反应病例,除局部症状外全身出风团样皮疹及瘙痒,于普通急门诊或留观补液抗过敏治疗,全身症状好转后离院,继续门诊复诊治疗后痊愈。5例为重症病例,其中3例表现为头晕、大汗、血压下降,1例表现为喉部堵塞感、声嘶、呼吸困难等喉头水肿症状,于急诊加强抗休克、抗过敏等治疗,病情稳定后送内科住院。其中1例于被咬现场迅速出现头晕、大汗继而昏迷不醒,群众报120后我院出车到达现场,及时给予抗休克、抗过敏治疗,患者苏醒,送回我院急诊科作进一步处理,病情稳定后送内科住院治疗,4天后治愈出院。

2 结果

27例轻症病例经普通急门诊治疗或留观治疗后均治愈,疗程约3-5天,5例危重病例经急诊及时抗休克、加强抗过敏处理后收住内科住院,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住院平均天数2.5天。

3 讨论

蚂蚁咬伤表现出的临床症状是因蚂蚁以大颚紧咬人类皮肤,用其螫针将毒囊中大量的毒液(含蚁酸和毒蛋白)注入皮肤,致使人体过敏反应所致,病情轻重跟叮咬的数量以及是否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局部过敏反应病例表现为单纯的局部症状,无全身症状,咬口局部迅速出现红肿、疼痛、丘疹、瘙痒,约4小时后被咬处形成白色无菌性脓疱,严重的出现大疱或大片红肿区, 大部分的人10天左右便可复原,通常会留下一些疤痕。若脓疱破溃,常常容易引起细菌的继发性感染 。轻症的全身过敏反应病例除局部症状外,全身出风团样皮疹及瘙痒,但无伴头晕、恶心、呕吐、大汗、嗜睡、心悸、低血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重症的全身过敏反应病例除局部症状外,全身大片的荨麻疹剧痒难忍,合并头晕、血压下降、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6aa480d2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