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塞上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22-09-13 09:15: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戴叔伦《塞上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

生入玉门关。全诗翻译赏析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译文] 我只希望这一生能够永远镇守边疆,报效祖国,又何必一定要活着回到玉门关呢?

[出自] 戴叔伦 《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注释:

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时通西域的要道。 译文: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1








赏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

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

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2








戴叔伦

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德宗贞元(785-805)间进士。早年曾在盐铁史刘宴手下任职,后任抚州刺史,又迁任容管经略史。晚年上表自请出家作道士。他当时的诗名很大。写过一些揭露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疾苦的乐府诗,也写过一些委婉清新的写景寄怀诗。他主张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对于后来的神韵说有很大影响。今存诗近三百首,《全唐诗》录其诗二卷。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2518f3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e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