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孩子,光能吃苦远不够—— “寒门再难出贵子”教师“辣帖”引热议 张瑜琨 郭婷婷 “做了15年老师我想告诉大家,这个时代寒门再难出贵子!”近日,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现在成绩好的孩子越来越偏向富裕家庭,在网上引起热议。截至8月7日,该帖在天涯论坛点击率已经达到40多万次,还有不少网站转载。 农村娃要付出更多 发帖网友linyang222是一所中学的老师,他称,近两年学校里的中高考状元,基本家里条件都很好。上个月中考结束,学校有5个孩子上了重点线。他们都来自开跑车、住别墅的家庭。这个月,这几位学生的家长们还商议送孩子去澳洲参加夏令营。 “反观我们小时候,读书成绩和家庭条件基本成反比。班上同学读书好的,家里都很穷。”linyang222感慨,“现在的尖子生,父母都舍得花钱,送各种培训班,甚至请私人家教,成绩都是钱堆出来的。” 不出20年,教育的差别越来越大,穷人的孩子要想成绩好,光能吃苦是远远不够的。linyang222直言,“寒门学子输在了教育起跑线上。” 他的观点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有网友跟帖说:“良好的教育确实需要大量金钱,胎教要钱,早教班要钱,各种兴趣班要钱。”“现在小升初考试比拼的不是学科成绩,而是奥数和英语。这两门就得家长去砸钱上培训班。” “我绝对相信穷人家的孩子也能够出高考状元,能够上名校,但是他们所付出的精力,所吃的苦头,真的比家境优越的孩子要多得多。”网友“青青木瓜香”说。 农村尖子=城里差生? 7日下午,记者在华中科技大学见到雷磊时,他刚从广州回到武汉,还在为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努力。三天前,他在南方某报发了一篇讲述自己上大学经历的稿子——《走到只剩我一个》。这两天,他接到了好几个电话和邮件。这些素不相识的人辗转联系到他,只是为了跟他说一句,“看了你的稿子我们感同身受。” 雷磊的经历是众多农村大学生的缩影。他出生在陕西平利县一座村庄,200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过了一本线,但他想上一个更好的大学,选择复读。一年后,他以全县第五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 但一进校他就受到了巨大打击。同班一名女生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附中。从她的口中他得知,那所学校一本上线率竟达97%。“我的成绩太差了,只能上这所学校。” “农村的基础教育太差了。”雷磊说。小学时,他就要走7公里山路去上课,每天天没亮就打着火把出发了,很多学生到学校就打瞌睡。 他们邻近的两个镇每年适龄学生近千,只有五六个人能考进县中。而有时候,全县一年都没有一个人能考进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学。“几率几乎跟买彩票差不多了。”雷磊自嘲说。他是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全乡有史以来考上最好大学的学生。 上大学必备N个条件 “农村学生在起点上就输了。”雷磊说。“差距在中小学就埋下了。” 农村学校待遇差,没有老师愿意去。像他所在的八仙中学,大部分老师都是中专毕业,毕业于陕西师范的老师一个都没有。 雷磊总结说,在农村想考上一个好大学,必须具备N个条件:首先你得生在一个殷实之家,可以供得起你上学的花费;其次你的父母要有很强的意愿培养你成才;而且你得在高中之前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门心思学习;最后,你还得有个聪明的脑子。“要同时具备所有条件,你才有可能在那种环境下考上一二本的院校,差一个都不行。” 由于读书难,考上大学的可能性又小,现在农村的读书无用论越来越抬头。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去读书了。10年前,雷磊家是村里第一个盖起小楼房的。但为了供雷磊和妹妹读书,到现在房子都没装修,而村里其他人家早盖好楼了。雷磊说,“很多亲戚都不相信我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他们说上大学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划不来。” 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北大湖北招生组负责人朱怀球7日向记者证实,近几年,他接触到进入北大的湖北考生,绝大部分家境殷实。 20年前“寒门出贵子”,20年后“寒门难出贵子”,造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什么?对此,朱怀球表示,“保送、加分、自招等高考政策叠加了优越家庭的优势,寒门子弟拿什么和他们竞争?” 暑假期间,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25中老师林晓红和同事一起进行了家访。她发现,在家庭清贫的学生家里,除了课本外,几乎没有什么课外书籍,孩子阅读面比较窄。他们的父母通常忙于生计,对孩子的学习鲜有问津。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看考试成绩,综合素质愈发重要。 武大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称,“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首先,高考的题目对农村孩子不利,比如考试中出现的一些网络语言,农村孩子可能没接触过;其次,“寒门学子”大多信息面狭隘、社会关系匮乏。尚重生表示担忧。他说,寒门子弟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应该更懂事,不能自暴自弃。长江商报 (张瑜琨 郭婷婷) ——摘自2011年8月10日《新民晚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371526aa45177232f60a25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