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新闻报道与舆情因应探析——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时间:2023-05-01 18:28: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反转新闻报道与舆情因应探析——以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



摘要: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后, 有关事故真相的新闻报道几度出现反转, 期间,舆论焦点和网民情绪攻击也出现几度反转。本文以该事件为例,分析在新媒体时代,在热点事件中,为了抢头条、博眼球,网络媒体在事件真相未明朗之前肆意报道,在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的情况下, 网民群体极易受新闻媒介的控制, 在强匿名性的网络空间中产生极化的群体无意识行为并进行网络攻击,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同时引发舆情翻转式变化。

关键词: 反转新闻报道、舆情、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反转的内涵

新闻反转是指连续性的新闻报道, 后文对前文进行推翻辟谣, 事件发展转入另一个方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 新闻时效性不断加强, 新闻报道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以致于新闻反转发生频率不断增高。

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例, 201810281008, 重庆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 坠入江中的新闻报道在各大网络媒体中被转载传播, 成为当天网民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事故发生当天17时许,在未弄清楚事实真相之前, 国内众多主流媒体就发文推送女司机逆行导致大巴车坠江的新闻报道, 此报道一出迅速点爆网友的情绪, 整个网络的舆论也因为一则不真实的新闻报道瞬间从同情公交车事故受害者转变为对女司机的声讨。

两个小时之后的19时左右, 陆续有公众号再次发文称反转!这次不是女司机的错”, 称女司机是正常行驶并无逆行、超速等现象, 是大巴车失控冲入江中。待112号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重庆警方官方公布事故原因其实是公交车乘客和司机发生激烈争执, 互殴导致车辆失控。随后, 部分主流媒体也开始一系列别让女司机背锅的澄清报道。至此, 网络的舆论又再一次发生转向, 一方面, 网友们开始为无辜受冤的女司机鸣不平, 另一方面, 又开始通过网络指责不顾他人生命安全殴打公交司机的女乘客。

短短几天时间, 随着网络新闻报道内容的改变, 网民群体的关注焦点和攻击对象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舆情出现多次反转,且转变速度极快, 同情、悲愤、厌恶、指责等情绪交织渲染, 整个网络空间成了承包群众情绪垃圾的载体。 二、舆情反转的成因

() “娱乐至死”:媒介即隐喻

对女司机的攻击在极短的时间内即造成如此大范围的热议和不良后果, 并不仅仅是因为网民的转发和非理智攻击, 更重要的原因是主流公众媒体最先形成和传播的虚假新闻。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指出:“媒介更像是一种隐喻, 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这种媒介隐喻的关系帮我们将这个世界进行分类、排序、构建、放大、缩小和着色, 并且证明一切存在的理由。”[1]在当今的互联网, 网络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自我观点最主要的场所。

网络媒体或作为信息把门人的新闻工作者, 为了获得新鲜度和关注度, 在某些时候往往会重新构建事件, 对真实的事件进行一定的着色甚至直接扭曲事件真实性。

()责任意识的缺失


相比于传统媒介传播在地域和时间上的相对闭塞和局限, 网络媒介的评论转发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事件的传播速度, 扩大了影响范围, 同时也赋予了网民转移情绪的新工具。

网民群体为了更加畅快地表达自身的愤怒情绪, 在接收虚假网络信息的同时往往也会选择评论、转发消息, 从而无意识地从信息接收者转变成信息扩散者, 这往往也是导致群体事件中网民群体意识极端的重要原因。 () 网络匿名:自我意识的丧失

群体精神统一律也就是群体的精神灵魂。人一旦加入群体, 原先的个性便会消失, 他不再独立思考, 而是随大流, 无意识占上风, 智力降低, 很难做出明智的事情。[2]

当个人融入网民群体时, 其往往会迅速被群体感染, 处于无意识的边缘状态。另外, 网络作为一个匿名性较强的场域, 其中个体行为的开展往往是隐匿于网民这一庞大群体之中的。因此, 他们往往不再需要去思考和判断, 而是只会被动地接受别人的思想产物, 尽管这类思想产物是如此片面且不具真实性,但从众心理也使他们人云亦云, 无意识地去遵循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所以, 当其他网民用暴力语言攻击女司机, 并且还用正义为自己标榜的时候, 个体也无意识地从一定程度上效仿该行为, 从而和群体保持一致性。 三、减少社会影响、重塑公共理性 () 增强媒体的社会责任意识

传统媒体把关的失守和社交媒体的乖张, 网民自我意识的扩张和无约束的地话语传播自由,使目前的网络信息传播充满虚假性。作为信息的把关者, 媒体人将信息所能引起的关注效果置于信息真实性之上, 从而导致群体往往获得虚假的信, 做出错误的极端性行为。

在网络传播日益取代传统媒介传播的今天, 网络传播媒体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端正新闻传播态度, 明确新闻传播目的是十分必要的。另外, 良好的舆论引导不仅需要媒体端正自身态度, 还需要国家政府的监督, 应把关我国当今市场中各类新闻媒体的合法性及规范性, 制定相应惩治规定。 ()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现实获得感

关乎个人生存的制度性设计直接影响个体的生活体验和获得, 良好的制度设计、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环境往往给社会公民带来更好的个体获得感和安全感。 但是随着现代性的到来, 多元化的发展使得个体的选择增多, 社会竞争的增强和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个体传统的安全感逐渐流失, 焦虑和不安成为个体日常生活的主色彩。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情绪, 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前我国公民在现实社会中需求得不到良好满足的现象。

因此, 国家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制度, 向更加文明、健康的现代化社会发展, 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促进社会公平, 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 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现代化社会中, 由于社会节奏的增快和社会压力的加大, 个体的本体性焦虑表现日益明显, 再加之互联网科技导致信息传播碎片化和影像化, 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往往不进行思考和筛选, 而是一味地全盘接受。从而人们不再主动思考和判断, 而是乐于接受所有他人建构的二手信息, 最终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 逐渐失去独立自主的价值。

另外, 加强个体法律意识, 提升道德修养, 对于规范自己的网络无意识行为也是极其重要的。健康的网络公共场域需要公民较高的自我约束, 也需要政府加大对网络不负责和破坏行为的严惩力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b1e5c25d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