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02-27 18:33: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析幼儿规则意识与执行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阶段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在教学活动、游戏、一日生活及家园共育方面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幼儿从他律转为自律,班级活动越来越有序;教师更加关注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同时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的策略和方法更多元、更有效,老师的专业性也越来越强。

关键词:幼儿;规则意识;执行能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时期是奠定人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正如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的,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幼儿时期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执行规则能力的养成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养成良好情绪,提高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 1.发挥规则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养成教育过程中,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规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将规则知识的教育内化转化成一种行为素质的养成,这样将幼儿规则意识内化有利于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与个人素质的养成与提升。 2.挖掘绘本价值,理解规则意义

社会规则是约束每个人言行的道德准绳,是讲文明有教养的表现。可是儿童天生活泼好动,加上缺乏生活经验,往往不知天高地厚,喜欢莽撞行事,总认为什么都没关系。如:《十一只做苦工的猫》是一个有趣而又富有规则教育价值的绘本故事,它没有任何说教意味,不露丝毫训导痕迹,巧妙地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这个糅进充满游戏精神的故事之中,让孩子自己慢慢去咀嚼、玩味,懂得破坏规则或者不遵守规则,就要承担一定的后果。 3.教学活动规则明确、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也有一些潜在的规则需要遵守。例如,认真倾听他人说话、不随意打断他人、上课期间不能随意乱走乱跑、不得影响他人等等。但有些性子急躁的孩子就不容易做到,经常插嘴或者影响他人,这时候老师就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帮助孩子,这既是一种规则,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 1.共同制定规则,增强主体意识

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培养及执行能力过程中,要重视发挥幼儿在规则意识建构中的主动性。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差异性是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前提和基础。游戏是孩子的游戏游戏的规则也是孩子的。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订游戏则,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经历规则产生的过程,体验规则对同伴共同生活和学习的意义,并且将这些规则贯穿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他们自觉的习惯,从而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自觉地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 2.绘制图示,环境浸润

发挥环境教育作用,通过环境感染幼儿的守规行为,使幼儿真正的内化规则


意识,真正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中大班,用到图示来提醒孩子的地方有很多。例如,在区角游戏中,不同的区角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区的要求都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出来的。为了方便游戏的正常进行,也为了方便提醒大家,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绘制图示贴在不同的区域。 3.后果法教育,勇于承担责任

有规必守是制定规则的意义所在。但是在活动中,总有那么一些孩子,要么不遵守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为所欲为;要么知道规则,但行动滞后于语言。既然是大家一起讨论商量的规则,那处在这个集体中,大家都需要遵守。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自然后果法教育方式——如果孩子犯了错,造成了不良的后果,让他自己承受错误,亲身体验并承担自已所犯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从中接受教训。除了自然后果法,我们有时还需要人为后果法,这个后果不是单纯的惩罚孩子,而是鼓励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规则是提前制定好的,幼儿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后果。这个后果不用很严重,而只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犯了错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老师要执行这些后果,一旦班级规则制定后,教师要首先做好榜样,不能言行不一。当然,有些规则可能在游戏中生成,这也是一种教育契机,对于下次的游戏而言,这也属于提前制定的规则了。

三、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一日生活皆课程,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幼儿园的每一个生活环节都有规则的养成。

只有把规则具体化,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执行和遵守。例如,运用标志。中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和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喝水环节,幼儿是自主取水、喝多少取多少,孩子们的水杯与自己的名字或者数字一一对应,这样就不会乱拿乱用别人的杯子。老师发现,在运动过后,孩子们都需要喝水,而盥洗室空间有限,就很拥挤,而且经常会碰到别人把水洒出来。怎么办呢?孩子们就自己讨论制定了规则,按小组排队喝水,并且在盥洗室贴上指示进出方向的箭头符号,这样大家就可以有序取水喝水了。

四、家园合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能力

家园默契配合,达成共鸣,避免幼儿遵守规则出现两面性。首先,班上的几位老师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要达成一致,对幼儿的规则要求也是一致明确的。其次,老师和家长要默契配合、达成一致,避免幼儿出现在园一套、在家一的两面性。例如,有家长反应,幼儿在家的吃饭习惯不好,吃饭的时候要看电视或者玩玩具,不能好好在桌子上吃饭。但是幼儿在园的吃饭习惯却表现很好,能安安静静吃饭,知道要把饭菜一起吃完,并且吃完以后还会主动收拾桌面和碗筷。后来,老师仔细了解了孩子在家吃饭的情况,原来孩子在家里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溺爱,吃饭的时候由着孩子性子。经过老师与孩子父母及祖父母的沟通交流,使家长意识到问题,从而达成一致,形成了一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进餐习惯的策略。

参考文献

[1]牛馨月. 幼儿园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初探[J]. 学周刊,2015,07:50.

[2]韩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启示[J]. 早期教育(教科研),2015,Z1:49-52.

[3]张小翠. 幼儿园班级规则教育[D].重庆师范大学,201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c0a8d06b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