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部编版(五四制)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文精析精练——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其他 1. 一、趣文导读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以叶自障,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选自邯郸淳《笑林》 (译文) 有个过着贫穷生活的楚国人,读《淮南子》,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挡掩护,可以隐蔽自己。”于是,他便站在树下仰面摘取树叶。当他看见螳螂攀着树叶侦候知了的时候,他便把这片树叶摘了下来。这枚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枚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不看得见我?”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妻子)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哄骗他说:“看不见。”楚人内心暗自高兴,(他)携带着树叶进入集市,当着别人的面拿取人家的物品。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二、美诗精读 (作品卡片)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原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古今对碰) 原 诗 注 释 (六月二十七日)指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古建筑名,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又名钱弘)所建。(醉书)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 (翻墨)打翻的黑墨水,形容云层很黑。(遮)遮盖,遮挡。 (白雨)指夏日阵雨的特殊景观,因雨点大而猛,在湖光山色的衬托下,显得白而透明。(跳珠)跳动的水珠(珍珠),用“跳珠”形容雨点,说明雨点大,杂乱无序。 (卷地风来)指狂风席地卷来。又如,韩退之《双鸟》诗:“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忽)突然。 (水如天)形容湖面像天空一般开阔而且平静。 译 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 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 (白雨)(跳珠)乱入船。 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望湖楼下(水如天)。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作品赏析) 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令人读来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未遮山”是骤雨才有的景象;“卷地风”说明雨过得快的原因,都是如实描写,却分插在第一、第三句中,彼此呼应,烘托得好。最后用“水如天”写一场骤雨的结束,又有悠然不尽的情致。句中又用“白雨”和“黑云”映衬,用“水如天”和“卷地风”对照,用“乱入船“与“未遮山”比较,都显出作者构思时的用心。 二、填空题 2. 填空 (1)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______,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_____、_____、____。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词开____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________”之一。 (2)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中的词语 翻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概括诗歌意思。 概括《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这首诗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代描写雨的诗句有哪些呢?至少写出完整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6. 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一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描写了怎样一幅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8db4956b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