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上9月教学案例 莫桂萍 利用插图展开,品析字词,理解古诗 ————古诗《山行》教学及反思 一、看图,导入,解题。 ⒈板书课题。《山行》 ⒉介绍作者。 这首诗诗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⒊解题。“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二、自学古诗,初步感知。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背着双手,在欣赏着山中的哪些景色,你能用几句话来说说吗? 2、我们读读古诗,看看诗中有没有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标记。 检查自学效果。认读生字“斜”读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告诉学生为了压韵,读古音xia, 不读现代音。)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三、读诗句,解诗意。 ⒈讲读第一句。 (1)、结合我们刚刚看到的景色,查查字典,选一选“径”“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2)回答问题: ⑴为什么称为“寒山”? ⑵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过渡: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 2、读第二句。 (1)、理解“白云生处”。 (2)、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3)、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⒊读第三行诗。 (1)、理解“坐”“爱” (2)、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⒋读第四行诗。 (1)、理解“霜叶”“红于”。 (2)、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 (3)、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07——08上9月教学案例 莫桂萍 (4)、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四、由情及景领悟意境 1、看图,秋天的枫树,色彩和形态一样吗? (红叶似火、激情涌动,之所以作者停下车来欣赏,久久不愿离去,是被那美景陶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看着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五、指导朗读,背诵古诗。 1、再读《山行》,作者的喜爱还表现在哪里?你能用朗读表现吗?(小径通幽、白云飘渺、红叶似火……) 2、朗读节奏指导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老师适当渗透平仄知识,告诉学生平声读时适当延长,仄声急促,这样的声调读古诗,才能抑扬顿挫。) 3、背诵这首诗(集体背诵,小组背诵,指名背诵) 六、课外延伸,体会表达。 再次看图,根据诗意,创编故事。 (一天,唐朝的大诗人杜牧在书房里读书,时间一久,感觉太闷了,于是他叫书童备车,要到郊外玩一玩……) 反思: 一、利用插图展开,渐进教学目标 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直观可感的图片、影像比较感兴趣。《山行》这首古诗的插图恰恰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直观地呈现与学生眼前,如果巧妙利用再结合查找字典进行疏通诗句的教学自是事半功倍。古诗的教学除了理解诗句的意思之外,难点在于引发想象,通过诵读进入诗中意境从而领悟诗人的感情。如在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就利用借助色彩明丽的图画,整体把握了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环节,又利用图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义的选择,还凭借插图基本上疏通了诗句意思,降低了逐句直译的难度。 二、细读古诗,品析字词,理解诗意 07——08上9月教学案例 莫桂萍 这首古诗,很多学生已经会背,所以初读节省了很多时间。学生交流反馈,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诗句意思。还有哪些诗句意思没读懂,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教学,结合字理,进行识字,重点品词,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就能疏通诗句的意思。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义,词义。在理解诗句意思时,还采用了多种方法。如“远上寒上石径斜”让学生在图上作图理解,“白云生处有人家”让学生通过插图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诵读领悟意境,延伸体会表达。 疏通了诗意,和诗人的距离近了,此时通过朗读背诵,体会诗人的感情。再看图使诗人的情感通过景色的不同再度升华,学生自己依据图文编故事,达到借诗人之口表心中真情的目的,与诗人思想感情一同升华。 ,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ade038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