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投资理财管理中的伦理问题 --------当前企业财务中做假帐的原因及纠正对策 提 要: 财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等财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而财务造假、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相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财务审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财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有关人员执法环境差,财务监督严重弱化;违法违纪手段隐藏,作假技术不断发展;财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财务审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关键词: 财务 信息失真 假帐 经济秩序 企业伦理属理论研究范畴,渗透于经济、生产、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统计是国家税收的主要依据,体现和反映了企业伦理精神。企业财务中做假帐的现象近几年已变得十分突出,并呈上升之势。,1998年“红光实业”事件在证券市场曝光等,不正说明做假帐导致信息的失真必然降低信息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且严重影响和干扰了正常社会经济秩序。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财务信息的质量问题。经济越发展,管理越重要,财务信息越重要。财务信息越来越为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等财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成为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而做假帐现象、财务信息失真的危害也日趋加剧。相关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财务审计工作,授意、指使、强令篡改财务数据,假造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帐外设帐,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有关人员执法环境差,财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财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违法违纪手段隐藏,作假技术不断发展;财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财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也多次强调“不做假账”。 一、当前企业财务中做假帐的原因 (一) 主观原因 1、财务责任主体不明确。在当今社会,财务人员“站的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发挥监督职能的财务往往不能长久,有的遭了“冷眼”,有的被“轮岗”,甚至辞退等打击报复。在种种压力下,财务监督流于形式,财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串通一气,大肆做假账,设小金库,滋生各种腐败。 2、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待提高。财务造假中,也有财务人员受个人利益的驱使,放弃职守或知情不举、伙同作弊,或监守自盗、以身试法;也有的财务单位基础管理薄弱,家底不清,资产不实,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无法对内外提供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3、源头上造假。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在现实生活中非法取得或填制、伪造或编造原始凭证以骗取收入,中饱私囊,财务人员依据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进行核算,结果导致一系列的财务信息失真。财务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不少内部制度不完善,现在无论国有或非国有,大型或中小型企业的财务制度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缺陷。如:帐单、帐证、帐表不符,财务科目使用不当,入账的原始凭证不合法等。无论是制度或法规都是人为的事先约定和安排,无法回避个人主观偏好的影响;财务监督认识不到位,以做好帐、管好帐为标准的财务工作考核使内控虚设,代理人的某种意图左右财务工作原则,使有良知的财务人员仍要为守住饭碗而为之;权与法的错位,政府财务管理由微观向宏观的转变,为私人欲望的满足创造了一定条件。法律法规约束力相对下降;因而一些企业弄虚作假,人为操作财务信息,有的企业及其领导人为达到偷逃国家税收、完成上级任务、个人出政绩等目的,不惜采用转移收入或费用,随意变更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人为调节利润,向不同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报表等违规手段操纵财务信息。 (二)客观原因制度与制度的执行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其中,制度就是指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度安排,比如我国的《公司法》、各种成文的财务准则和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细则;制度的执行更多地体现在相关的法律制度安排以及各种实际的判断上。书面的成文制度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该制度能否真正得到执行。一个无法得到执行的制度,就不具有基本的约束力。而财务信息失真是相对财务信息真是而言的一个概念,主要表现为财务提供的信息与经济组织所发生的真实事项的原始状态不相一致,只能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并在一定度的范围内有所偏差,这种偏差的存在有其客观原因: 1、财务核算前提的假设。核算前提假设是基于财务假设基础上的客观设计,尽管具有适用性,但并不一定具有适应性。影响经济组织的外部因素不断的变化也要求财务处理技术体现个性差异,前提假设受到个性挑战。适用与适应是现实需要难以满足,于是实务中便出现了“按照”、“套用”等人为对策。由于“按照”、“套用”的业务事项的对象及时间空间差异,加之主观对对象的理解不同。因此即使是同经济业务事项,也就仅能从是否有用的角度评判。 2、财务政策的选择。财务政策的选择性提供了代理人的财务选择权利。选择的效率性必然会导致代理人在行使财务权时,利用契约的不完备,安排有利于私人的契约成本,从而产生机会主义。在激励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机会主义行为会受到代理人选择权的保护,人为操作财务政策现象便可能发生。政策由财务选择的自由度,在政策弹性和由此产生的机会主义倾向的共同作用下被放大。财务信息的虚假由非法变成现实的“合理”的客观存在。 3、财务信息的披露: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附注构成的信息披露是不完备的。如果将财务信息视为相对独立的“物品”,那么,它也具有相应的“制造者”和“消费者”。任何一个“制造”或“消费”财务信息的主体,都能或至少是期望能从“制造”或“消费”的行为中获取收益。在“制造”财务信息中认为作假是基于财务信息披露缺乏制度化、法律化的刚性约束。尽管新《财务法》对责任人追究了“制造者”财务信息失真的法律责任,但执法空间的存在,使得这种追究已从根源上杜绝财务信息失真的发生。假如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鼓励高质量的财务信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365124bcd126fff7050bb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