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济美(1920—1968),笔名梅子、方洋、梅寄诗等,浙江绍兴人。一个现代小说作家,不见于任何文学史的人,她的才华和不幸,又一次验证了自古红颜多薄命的说法,这不单是她个人的不幸,而更是时代的不幸。 知道施济美是10年前的事,199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套“虹影丛书”,副标题是“民国女作家小说经典”。施济美的小说集《凤仪园》被收入其中,看了编辑人盛晓峰先生的介绍才知道,施济美1942年从东吴大学经济系毕业,做过中学老师,并从事文学创作。1947年,上海大众出版社出版了施济美的小说集《凤仪园》,1948年,上海大地出版社出版了施济美的小说集《鬼月》。现在这本《凤仪园》中的文章是从上述二本集子中选编的,共收入小说6篇即:《小三的惆怅》、《鬼月》、《悲剧与戏剧》、《三年》、《十二金钗》、《凤仪园》。 读施济美的小说集,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篇《小三的惆怅》。故事很简单,通过小妹小三和一群动物描写了一个天真女孩对动物的爱。整篇语言运用巧妙,读后使人会心一笑。请看:“雪里拖枪”我也学着她刚才的神气,撅起了嘴。她瞧着我不信,于是引经据典的说了一大套:“你不知道什么是‘雪里拖枪’吧?你说尾巴丑,好就好在这条尾巴,你瞧!全身白毛,配条黑尾巴,不是‘雪里拖枪’是什么?要是脑门子上再加两块黑毛,那就叫‘棒打双桃’,你听见过没有?”„„后来这只“雪里拖枪”败露了,原来是小三把猫咪的尾巴用颜色染了。加上猫咪的叫声不好听,被大家称为“一副天生的麒派嗓子”,小三岂不再次惆怅。 作者仅有的这篇温馨的文字对女孩的描写,看来只有杨绛的《记杨必》中对妹妹的描述和这篇有的一比,时间却相隔了近50年之久。其他几篇都是伤感的爱情故事(这和作者的经历有关),在这些文字中寄托了作者对生活的感叹和希望。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长篇小说《莫愁巷》在香港出版并被拍成了电影。 建国后,施济美从事教育工作,因成绩突出被誉为“施济美水平”。在文化大革命中,施济美只是一名老师,命运却让她为自己所信仰的文化付出了生命,1968年5月8日,施济美不堪受辱,以死抗争,含冤而去。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风采,丛书中的作家们留下了她们在那个时期的影子,经过时间的消磨,虽然越来越淡,但是却不会失去光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2c62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