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简洁本)

时间:2022-04-29 07:50: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济南的冬天》

教材简要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描绘济南冬天美丽景色的写景散文。这篇文章描绘景物,形神兼备,情景交融。把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地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要细心去感受济南冬日的温晴,体出作者的温情。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掌握写景散文阅读的方法,学习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

2、通过自主研读,整体感知景物特征;通过合作探究,把握写景的技巧,品味精妙语言。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一、启发导入

在你的印象中,冬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用几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学生答后,教师再接下去说)在中国大地上有没有这么一个地方,那儿的冬天与众不同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冬天的济南》看看。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学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自己经历感受过的冬天的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用几个词语概括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3、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济南给老舍先生的最大感受就是“温情”。全文处处围绕体现着“温晴”,也体现着“温情” 三、以温晴识温情——“温情”在我身边

学生朗读第一段,小组交流,领会作者用对比的方法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因此,作 者说济南是个“宝地”

四、以温晴看温情——“温情”在我眼前

有人说老舍是一位丹青高手,整篇文章无论从立意,还是从构图色彩看,都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从细部看,这幅图画又是由多个画面组成,而每个画面都充满着温情和希望。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寻找温情的画面,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为每一幅画面起一个名字并说明其理由。

1、摇篮安睡图 2、雪后小山图 3、山村卧雪图 4、玲珑水晶图 五、以温晴赏温情——“温情”在我心中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进入对温情的赏读。 (一)走近温情的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用人物形象来比拟山水的语段,体会温晴的特点,然后学生小组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明确。

1




1、守护摇篮的母亲 2、细致周到的护士 3、健美优雅的女郎 4、娇美害羞的少女 5、俏美柔情的女子

老舍先生不愧为文学大师,他智慧的将印象中的事物想象成一个个颇具个性,而又都充满温情的女性。如此,既写出了冬天的暖,又写出了冬天的美,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只选取女性形象来比拟描绘呢?

主要让学生明白:这些形象能体现温暖、柔美、慈爱,能与济南冬天的秀美、温晴特点相吻合。 (二)品味温情的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然后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找出类似语句,进行品味。

六、我笔下的“温晴”和“温情” 1、教师总结:一切景语皆情语

老舍先生写北方中国的冬天不着眼于“寒”,而着眼于“暖”,不着眼于“壮”,而着眼于“秀”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之所以如此,皆在于作者内心蕴含着的“温情”,是作者温情的体验有了这种种温情的意象,是作者温情的感受有了这美妙的表达。

2、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体会,运用“温晴”和“温情”两个词语,写几句话。 或习作,学以致用: 让学生以《冬日校园》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试题设计:

精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一段,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写下你的理由,然后把这段文字背诵下来。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的画面

温晴 温情的人物 温情 温情的语言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对于刚刚跨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情境,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编者安排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为有效达标就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反复诵读,使学生深入文本,深刻感悟,进行个性化解读。为此,本设计围绕“读”字做文章,抓住“读”字开展系列语文学习活动,从而达到读中悟,悟后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教法、学法的分析,同时考虑到,由于基础差异,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差异的存在,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并遵循“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原则,我是从“启发导入→初读,整体把握→精读,学习方法→品读,体会感情→习作,学以致用”五个环节、两课时来组织教学的。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2fb40048d7c1c708a145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