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深度解读

时间:2023-01-17 02:0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追根溯源 深度解读







要上好一节课,首先应当钻研教材,分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领悟教材内涵,吃透教材。如:每个知识点的重难点是什么?前后有怎样的知识联系?例题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等等。以透彻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为基本要求,追根溯源,深度解读教材,方能做到尊重教材和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从而准确、灵活驾驭课堂。

一、追根溯源,深度解读,透彻理解“是什么”。

我们常说,“学生要一碗水,教师要一桶水。”这句话虽然引发诸多歧义,但它一定程度上却反映了学生与教师在知识储备方面的关系。作为教师,首先应知道“是什么”。

【案例1】五年级上册《数字编码》 教师出示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 使用该邮编的镇///街道 邮政编码 使用该邮编的镇///街道 621000 621000 621100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

621600 622650 622150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 四川省绵阳市安县 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邮政编码,讨论、汇报:邮政编码的六位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前两位的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3位数字代表市(地区),第4位数字代表县(区),后两位代表乡(镇)投递所。这时一个学生提出:如果前两位表示省,则四川省用62表示,而乐山市属四川省,但是61开头,这是为什么呢?(如峨边县614300)当场问得教师哑口无言,无比尴尬。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位老师的课堂,不禁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想,出现这种情况是教师对邮政编码缺乏一个清晰、深入的认识。的确,教参书上,各类资料上均有说明,中国邮政编码采用四级六位编码制,前两位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数字是代表从这个城市哪个投递区投递的,即投递所的位置。按照这个说法,为什么前两位表示省又不对呢?这是因为中国一共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前两位最多可表示99个省市区。第三位代表邮区,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地级市,一些省往往又有十个以上的市,这就导致表示市的编码不够,因此邮政部门在编邮政编码时,根据地理方向分区编码,将一些市调整到前两位。因此,则用6164开头为代码表



1




示四川省。

教学中,如果教师教学前深入了解编制邮政编码的方法,相信课堂上就不但不会出现类似的尴尬,反而会因学生的质疑,让我们的课堂生成更加精彩,更具生命的活力。

【案例2】简易方程的教学(P713) 教材修改前:

房号 上次读数 101 102

本次读数 2788 3156

水费 80 135

教材修改后: 房号 上次读数 101 102

2756 3102

本次读数 2788

水费 80 135



2756

这个不易发现的小小的改动到底是为什么呢?在年级备课组活动中,一位老师首先发现了这个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说到底,这涉及新课标关于解方程的要求。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只是:会解如2X7133XX5这样的简单方程,形如aXba÷X=b这两种类型的方程以后在中学进行学习。而在本题中,当求出单价后,用方程解答,前教材所列方程为(3156-X)×2.5=135,修订后教材所列方程为(X3102)×2.5=135这就有效避免了出现aXb这种类型的方程。因此,我们说,教材的修订是严格的、严肃的、充分的。

二、对比设计,瞻前顾后,细细揣摩“为什么”

数学教材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提供了学习主题、基本线索和知识结构。课标指出:教学内容要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关联,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数学中有一些重要内容、方法、思想是需要学生经历较长的认识过程,逐步理解和掌握的,如分数、图形、函数、概率、数形结合、逻辑推理、模型思想等。因此,教材在呈现相应的数学内容与思想方法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知识积累,在遵循科学性的前提下,逐级递进、螺旋上升。螺旋上升是指在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即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要求。如果忽视这种呈现形式,将极大的影响教师对教学起点的把握,也很难带领学生“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别在三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呈现,对于两次呈现,区别在哪儿,各自的要求是什么,这是一个大家经常讨论的话题。

从两册教材的情景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都从生活情景中引出“分数的产生”。但三年级教材主要通过直观的形式,使学生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方式,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和分数的简单加减法。由于是初步认识,本册教材涉及到的分数,分母都

2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7266b91ed9ad51f11df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