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方言溯源训读释义(连载) 季志平 著 前言 关中是陕西的一个地域名,以地处“四关”之中得名,东有潼关(函谷关)、西有散关(大震关)、南有武关(蓝关)、北有萧关。现在的关中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2400万。关中平原指的是秦岭北麓渭河冲击平原,位于陕西中部,介于秦岭与渭北北山之间,因属秦国故地而号称八百里秦川。关中地区易守难攻,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缘地位,被视为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历时1000多年,长安及周边区域曾是京畿之地,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是中国关中地区经济和文化中心,用现在的话说属于首都文化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底蕴。语言作为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自然受地域文化时潮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必然形成别具特色的地方方言,作为帝都所在地,古关中方言在当时属于引领潮流的语言,被官方认可的官话,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关中方言分为东府话和西府话。东府和西府的范围较广,东府与西府的分界线大致在子午岭(北段)、泾河上游(中段)、杨凌漆水河(南段)。东府大致包括西安市、渭南市、铜川市、咸阳市大部分以及商洛市、延安市的小部分地区,还包括山西西部和河南东部的部分地区。西府大致包括宝鸡市、咸阳西北小部分、甘肃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和宁夏固原市。本书介绍的关中方言涉及的地域范围较窄,只限于关中平原的大部分地区。 关中方言具有扎实、厚重、直白、气韵十足的特色,能充分体现关中人实在、敦厚、豪爽、幽默的性格。深究关中方言的文化渊源,能发现关中方言蕴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能循迹出古老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又可领略到关中民间人间生活的真实画面和真情实感,细细品来别有一番风味。 历史上涉及陕西方的著作有不少,诸如汉代杨雄的《方言》、民国时期罗常培的《唐五代西北方言》、白涤洲的《关中方言调查报告》。甚至瑞典人高本汉所著的《中国音韵学研究》第四卷《方言字汇》也列举了陕西方言。还有今人熊贞编纂的《陕西方言词典》。上述文献对陕西方言的研究和传承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然而,方言也是不断发展的,随着王朝更替、人口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原来代表官话的关中雅言(高建群:高雅、文雅、风雅、清雅、优雅)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发生了复杂的变化,今天的关中方言早已不能等同于汉唐雅言了,但关中方言中保留有大量文言文词汇的现象也不能被否认。 本书力图对关中方言进行溯源、训读、释义,其目的有二:(1)挖掘出关中方言的文化背景和传承;(2)纠正对关中方言的不正确认识和误解。本人将借助范文大全这一平台将我多年来搜集整理出来的陕西方言陆续介绍给读者,在溯源、训读、释义的同时,还配送图片以增强介绍的趣味性和直观性,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所配送的图片大多数来自于网络,之后会逐渐增加实地走访采风的照片,也希望读者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76703ec19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