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美学散步》中唐人诗歌里所表现的民主精神分析 作者:汪洋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7期 摘要: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趋于消沉。就把我国的文学史来看:在汉唐的诗歌里都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而事实上证明汉唐的民族势力极强。晚唐诗人眈于小己的享乐和酒色的沈醉,所为歌咏,流入靡靡之音,而晚唐终于受外来民族契丹的欺侮。 关键词:民族精神;民族;文学;诗歌 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艺术和文化息息相关,共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美。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将唐代的诗人诗风的变化与唐代不断变化的实时现状联系起来,总结出诗词中做展现的民族精神对于整个国家的影响。 一、文学与民族的关系 书中提到了邵元冲先生在他的《如何建设中国文化》所表达的对于一个民族在困难的时候自信力的重要性,作者根据犹太人的历史和德意志民族复兴的对比,也对这种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深表认同。 因为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趋于消沉。 二、唐代诗坛的特质与其时代背景 我们在整个的中国文学史看来,无疑的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不但它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诗者所效法,而那个时代——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在别的时代可说决没有这样多的。 唐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特殊的地位,唐代的诗坛有一种特别的趋势,就是描写民族战争文学的发达。例如:唐代杨炯的《从军行》。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作者对于唐朝诗人风格的形成归因于唐代盛世,在整个唐代除了在沒落的晚唐时期,其余时间都专注于对外的民族战争。据调查唐代是对外战争次数最多的国家。作者把唐代的诗风归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为三种:初唐诗人的风格具有并吞四海之志,投笔从戎,立功塞外的意志;中唐诗人的风格慷慨激烈,亦有大拔剑起舞之概;身处内忧外患的晚唐诗人既没有继承非战文学的主张,也没有歌咏出塞从军的慷慨。 初唐是唐代三百年的开创时期,正如人的年少时期一样,带着活泼的朝气。唐代的诗人都有投笔从戎、立功海外的壮志,抒写伟大的怀抱,成为壮美的文学。 盛唐时期——民族诗歌的成熟到了盛唐,国家对外战争的次数更多,社会的组织,也渐渐呈现着不安的状,也为“安史之乱”埋下了不安的种子。此时,无论武夫,以至于不知姓名的“鄙人”,都一致的从军塞外,抒其同仇敌忾的壮志。例如严武的《军城早秋》。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我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 民族诗歌到了盛唐,非但在意识已较初唐更近一步,而音调的铿锵,格律的完善,犹非初唐诗歌所及。再加诗歌的普通化,上至武将,下至鄙人,都有一首以上的歌咏民族精神的诗歌。 民族诗歌的结晶——出塞曲.“出塞曲”在唐代诗坛上占着及其重要的位置,唐代的诗人们无论著名的作家,或未注明的作家,至少有以上的“出塞诗”。在我们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人看起来,可称“出塞曲”为唐代民族设个的结晶品。 作者还提到了一个非战诗人杜少陵,他深经“安史之乱”,弟妹失散,父子隔绝,战争的痛苦。在他的诗歌《出塞曲》中,表现极强的非战思想。而他对于民族意识,尚这样强烈。 唐代的没落与没落的诗人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朝开始走向衰亡,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这样的国家对于晚唐诗人的风格也是影响较大的,诗风并不是歌颂慷慨的民族意志,而是充满了悲哀和失望。 作者在对于晚唐诗人作品和诗风的分析中,感叹在国家危难之际,诗人不能拿出充满民族精神的诗句,反而消极悲观,忘却了大众的痛苦,以抒发自己悲怆情绪为主,着实不应该。 三、结语 作者他以一种优美抒情的笔调展开理论论述和批评,虽然写的是深奥的美学理论,却用诗性的语言阐发,语言文字却如同一首首韵律丰富的诗歌,一幅幅色泽生动的画面。通过美学散步一书,对西方和东方的美学进行了总结,并且用作者自己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将枯燥的美学理论,用清晰的语言讲述出来,这样的阐述更让人容易理解和接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c8c22d01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