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仁爱文化建设幸福校园

时间:2022-07-09 02:01: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弘扬仁爱文化建设幸福校园

作者:蒋雪蓉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6



广西柳州市水南路小学(545005 蒋雪蓉

一、心路历程

我校原是一所厂场小学,2001年由鱼峰区政府接管, 2004年定为柳州市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目前在校学生有20%为本市学生,80%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孩子学前教育大多缺失,家庭条件不好,课外学习渠道有限,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和老师更多的关爱,才能融入城市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于2004年年底任学校的校长,在管理学校的9年中,学校经历了2007年的“两基达标验收”、2010年的“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在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探索提升办学品质,提高学校声誉的路径。走文化建设之路是提升学校内涵的可行之路,制定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方案的过程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

经过大半年的学习讨论和专家指导,我们提炼出我校的仁爱文化。其核心价值观是: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豁达大度、宽厚待人;团结友善、尊重他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确立了以“仁爱人人 幸福人人” 为目标的学校特色文化及“让每一位就读的孩子享受到适合自己教育”的办学理念。

二、培养仁爱教师

《学校仁爱文化建设中,仁爱文化浸润课堂的研究》课题成为培养仁爱之师的路径。

(一)寻找理论依据,明确仁爱教育思想

仁爱文化中的“仁”来自于孔子等圣贤的思想有仁心、仁慈、孝敬、宽恕等多重意思。我校的仁爱教育思想在继承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确定的关键词为:尊重、公平、均等、包容、全纳。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要践行仁爱教学思想,实现师生相互理解和沟通,力求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也是《义务教育法》《“十二·五”教育改革与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倡导的教育公平,是教育实现均衡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开展实践研究,接受仁爱教育思想的熏陶

有了理论的支撑,我校制定了课题实施方案,立足于课堂,开展课题研究,让特色研究植根于课堂,加强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仁爱思想建设。

1.让仁爱文化浸润于教师思想之中

1)通过仁爱思想建设,让课题研究从转变教师思想开始。仁爱精神是一种倾情关爱的情怀,具有仁爱精神的教师会把赞美还给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用爱心甘露滋润心田。

2)提炼工作格言。教师以仁爱思想为中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体会为仁爱教师工作理念提炼灵魂,例如:校长的格言是:“传承大爱,传递成功。”老师们的格言有:“用心关爱孩子、接纳孩子、体会孩子。”




3)仁爱教育思想实践的反思。在“我心目中的仁爱课堂”论坛上,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及反思,对仁爱课堂达成共识:仁爱课堂应该是和谐、高效、可持续的课堂;仁爱课堂,要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仁爱课堂,是充满爱心的课堂,是关注学生生存状态的课堂。

2.让仁爱文化弥漫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行为体现出的教学思想是仁爱文化的核心灵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 机会均等、均衡发展的诠释。我们通过观察记录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情绪表现分析教师是否做到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重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均衡发展。

三、成就仁者学子

学校的仁爱文化建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用仁爱之心去生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统美德的实践,培养水南学生“恭、宽、信、敏、惠”现代仁者的气质。一是开展诵读《弟子规》与《礼仪规》活动;二是结合主题活动,学唱仁爱歌曲;三是请专家对家长进行仁爱思想的培训;四是开展具有“恭、宽、信、敏、惠”美德少年实践活动。

四、收获与反思

(一)教学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学行为的转变

教师们更关注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力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让学生们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教师们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学得快乐,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仁爱教师得到认可换来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

仁爱教师得到社会的认可,大量的生源使学校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年秋季,经过逐年扩班,学生人数由220人达到630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探索,学校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全体教师团结一心、艰苦奋斗、精诚合作。学校的发展内涵与外延相协调,规模的扩张与质量的提升相统一。

(三)仁爱文化的氛围增添师生学习工作的幸福指数

学校育人环境逐年得以改善并优化,学校建成了一支爱岗敬业、团结合作、关系融洽、业务能力不断提高的教师队伍。如今的校园,安全、整洁、美丽,设施完善,功能室齐全。现代化信息技术设备已进入每间教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愉快幸福,教师的课堂效益得到大大的提高。

在探索薄弱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尝试着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的途径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这是一件改善民生的实事,这个过程注定是艰辛困苦、充满挑战的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责编 钟伟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3b067e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