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3-05-01 10:0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口算导入环节,总共安排了6题,既有乘法,又有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加

减法。如:15×4=÷5。学生口算较慢、耗时较多,总结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设计的意图,只是由教师带着学生回忆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改进:如果将本环节改成开放性的师生对话,由回忆以前所学的混合运算导入,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板书,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学习哪些新知识、怎样运算。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理解算理。

教材为我们呈现了学生熟悉的购物场景,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来完成含有两级运算的,乘法在前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含有两级运算的,且乘法在后需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两步式题。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钱?3×5+20)实际上,学生在前几册中已经学过含有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也学过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乘加、乘减)。所以,在呈现情境图,学生搜集信息,出示问题后,提出:你能帮小军计算出来吗?便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我发现,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分步解答,一小部分学生列出了综合算式,只是格式需要指导。为了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书写格式采用教师讲解的方式,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解题思路,理解算理。接着组织学生进行比较,两种列式的不同,揭示特征和课题。第2个问题: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50元,应找回多少元?5018×2的运算顺序是重点要指导的,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这里主要让学生联系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明确要求找回多少元,应先求出2盒水彩笔的钱数,从而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最后通过对两道综合算式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即在综合算式中,有乘法,有加法或减法,都要先算乘法。

二、注重对比,在对比中掌握运算顺序和格式。

比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本节课安排了三次组织学生进行对比,如例题教学1题中分步算式与综合算式的对比,在对比中解释综合算式的特征。如例题教学后第1

2323×20 323-20567×856÷7×8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体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以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对运算顺序的体验。

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混合运算的掌握需要一定量的练习,重复机械的训练,往往造成学生的厌烦。因此我们追求形式多样练习,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计算,从而充分发挥每一道题的作用。在这一课中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不同练习:1、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培养逆向思维。2、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3、在改错中体验混合运算的格式和运算顺序,巩固新知,培养认真负责的态度。4、比一比,在比较中沟通联系,建立认知结构。



《乘法与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今天的数学课教学了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从师生的课堂表现以及作业的反馈情况来看,效果不太理想。现反思如下:

备课时参阅了沈重予老师对教材的分析,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有意地将学生已学过的一些混合运算渗透到口算练习中,新课教学充分利用情境,让学生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自由提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引入“综合算式”,并体现出它的优越性,然后联系题意帮助学生理解综合算式中的运算顺序,接下来由教师讲解综合算式列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纳出这类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练习设计突出了改错题和对比题,通过错题辨析和改正进一步明确运算顺序,通过对比练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从课堂实施来看,有两个环节需要改进:

1、口算导入环节,总共安排了6题,既有乘法,又有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加减法。如:15×4=÷5。学生口算较慢、耗时较多,总结时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设计的意图,只是由教师带着学生回忆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改进:如果将本环节改成开放性的师生对话,由回忆以前所学的混合运算导入,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板书,引入今天要学习的新知,再让学生猜一猜可能会学习哪些新知识、怎样运算。这样设计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同时可以检查预习情况、培养课前预习的学习习惯,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

2、根据情境图自由提问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提问经历了由一步到两步、由乘加到乘减的过程,并且都能口算求出得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计算过程。遗憾的是,在这一环节,教师自身的讲解偏多、学生动手较少,因而“综合”的体验不是很深,尽管学生都会,但毕竟 “眼过”不如“手过”,使得学生学习的重心转移到了解决实际问题中,问题不断加深、综合算式也越来越复杂。

改进:在学生提出了符合两步计算(乘加、乘减)的问题后,教师及时板书。提问:你会解决吗?在自己的本子上算一算。评议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有没有不同的列式方法。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教师简单介绍“综合算式”并提问:应该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这样设计,各种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并且突出了运算顺序这一教学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52c5c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