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①》赏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译文]李白准备乘船出发去远行,忽然听见岸边传来踏歌声。纵然是桃花潭水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这份情。 [解释]①赠汪伦:天宝末年,李白游泾县(今安徽泾县)桃花潭,受到了当地村民汪伦的美酒招待,离别前他写了这首诗送给汪伦,作为纪念。②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方式,一边手拉手唱歌,一边脚踏地打拍子。③桃花潭:在安徽泾县西南。潭,深水池。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友情。诗中抓住了诗人乘舟欲行时汪伦以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描写了一个普通村民对诗人的那种朴实、真诚的感情,写得十分朴素自然。后两句诗人更联系当地景物,以奇特的想象,把别情跟桃花潭水相比,进一步歌唱了汪伦对自己的感情十分深长。全诗语言自然平易,风格清新开朗,令人回味无穷。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①》赏析 [原文]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我在黄鹤楼上送别了亲爱的老朋友,阳春三月他顺流东下去往扬州;那远去的孤帆渐渐在碧空消逝,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在天边奔流。 [解释]①黄鹤楼:在湖北省武汉市。故址在今武汉市黄鹤矶上,是我国名胜之一。孟浩然:唐代诗人。之:往,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②西辞:从西方离开。黄鹤楼所在地武汉在扬州西方。③烟花:指春天鲜花烂漫的景象。④下:长江由西往东流,由武汉到扬州是顺江流而下。 [赏析]第一、二句交代了事件(送别)、人物(诗人和孟浩然)、时间(烟花三月)、地点(黄鹤楼),同时在写实中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分别的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人十分敬重孟浩然,他们是好朋友。烟花三月,本是友人互相畅游的大好季节,但他们却要离别,怎不令他无限惆怅和留恋。后两句,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借景抒情。我们可以想象,朋友走了,诗人却久久伫立在黄鹤楼上,深情地目送友人乘坐的一叶孤舟顺流而下,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天尽头。诗人把自己那深厚而强烈的情感,融化在碧空里,在天际,越发的宏大而深远。这种深厚的情谊,跟大自然壮丽的景色融为一体,绝没有一丝的低沉伤感,却更显得飘逸而豪放。全诗感情深沉,意境深远。 卢纶①《塞下曲②》赏析 林暗草惊风③,将军④夜引⑤弓。平明⑥寻白羽⑦,没⑧在石棱⑨中。 [译文]林中昏暗风吹草动令人惊,将军夜中搭箭拉弓显神勇。天明寻找昨晚射的白羽箭,箭头深深插入巨大石块中。 [解释]①卢纶(公元748—约799年),唐代诗人。河中蒲(今山西永济县)人。写这首诗时他正在军队里做官。②塞下曲:是唐代乐府诗的题目。塞:边界上的险要地方。“塞下曲”一般写边疆的战斗生活。③草惊风:指风吹草动。④将军:此处指汉代名将李广。⑤引:拉,开。⑥平明:天亮,清早。⑦白羽:箭杆尾部装着白色羽毛的箭。⑧没:射入后不见。⑨石棱:石头突起的部分。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射箭的场面,来表现汉代名将李广的无比神勇。当时天色已晚,树林中光线昏暗,忽然间风吹草动,人们以为是老虎出入其间,十分吃惊,将军随即搭箭开弓。写到这里,诗人却不写将军马上射箭,只说他“引弓”,突出了将军临变不惊、从容不迫的风度。至于开弓的结果如何,作者也未马上写出,故意设下悬念。第三、四句写第二天清晨将军搜寻白羽箭时,才发现射中的不是老虎,而是石头,不禁使人感到奇怪。更使人感到惊叹不已的是,这支尾部装白色羽毛的箭竟然射进了石头里,连箭头都看不见了。诗人采用这种夸张手法,把将军李广力大无比的神勇风采表现得活灵活现。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①兄弟》赏析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②,每逢佳节倍③思亲。遥知④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⑤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很朴实地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们的思念之情。人们思念不在一处的兄弟,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亲情,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6b67e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