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第5课《弟子规》之亲仁

时间:2023-03-11 09:01: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弟子规》之“亲仁”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亲仁”的学习,能够分辨仁者和不仁者。 2、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能够说出亲仁的好处。

一、整体感知:

诵读“亲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二、解题:

仁:

会意字,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两个人愿意并肩走在一起,表明相互之间都有亲近的要求,否则就不会走在一起。因此本义是两个人亲近友爱。 是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关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包括孝、悌、忠、恕、礼、知等内容。 亲仁中的指的是有仁德的人。但亲仁不仅是包括亲近仁德的人,也包括亲近圣贤教育这个仁也代表仁道。

名句积累:

仁道,还包括了善与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三、分类理解: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译文:同样都是人,品行却是良莠不齐。普通的俗人很多,真正有仁德的人却很少。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肃的朋友。

——爱因斯坦


故事理解:

春秋时,鲁国大夫季孙家有个家臣叫阳虎,野心很大。他三番两次去孔家送礼拜访,想拉拢孔子。孔子生平最痛恨的就是欺君犯上的人,怎么会为了受重用而丧失做人的原则呢?因此,他每次都借故回避不见。有一次阳虎来访,门人照例说:不在。但等到阳虎上车要走时,孔子却故意抚琴作乐,好让阳虎知道其实自己是不想见他。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译文: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人人都会心怀敬畏。因为他说话直言不讳,又不会刻意去讨好他人。

故事理解:

一天晚上,有一小偷溜到陈寔家里。陈寔心知有人,于是咳嗽一声,小偷马上躲藏在屋梁上面。陈寔看见衣襟一角,知道人在梁上,却并未喊人捉拿他,而是把子孙们叫到面前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梁上君子的行为!小偷感惭交并,下地叩头请罪。陈寔勉励他改恶向善,赠丝绢布匹于屋梁上的盗贼,鼓励他改过自新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译文: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天提高,过错也跟着减少。

名句积累:

亲附善友,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冯梦龙

故事理解: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学者名叫淳于髡。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被任命为齐国的大夫。齐宣王喜欢招贤纳士,于是让淳于髡举荐人才。淳于髡一天之内接连向齐宣王推荐了7位贤能之士。

齐宣王很惊讶,就问淳于髡说:寡人听说,人才是很难得的,如果一千年之内能找到一位贤人,那贤人就好像多得像肩并肩站着一样;如果一百年能出现一个圣人,那圣人就像脚跟挨着脚跟来到一样;现在,你一天之内就推荐了7个贤士,那贤士是不是太多了?于髡回答说不能这样说。要知道,同类的鸟儿总聚在一起飞翔,同类的野兽总是聚在一起行动。人们要寻找柴胡、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水泽洼地去找,恐怕永远也找不到;要是到梁文山的背面去找,那就可以成车地找到、这是因为天下同类的事物,总是要相聚在一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4f37febceb19e8b9f6ba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