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在古诗文教学中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最新教育文档

时间:2022-07-30 17:18: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议在xx教学中xx传统节日文化

一、语文教学应拓展传统文化的宽度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十分丰富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中秋节等。在这里,我们并不要求学生了解所有的传统节日,而是选择那些在传统节日中那些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的,适合孩子们学习探究的语文素材,让学生通过收集、阅读、交流等方式,了解祖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悟民族精神。例如:我们可以结合清明节指导学生收集古人描述清明时节的诗词,如唐朝杜牧的《清明》;并且让学生向父母了解清明节民间的风俗习惯,理解中国人民千百年来每逢清明节怀念先人的习俗;结合元宵节组织学生猜灯谜,创作灯谜,感悟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结合中秋节感悟人们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浓浓乡情等等。

语文教学中让学生从古诗词中寻找中国的传统节日,以了解古人的生活情况。

春节:《元日》(xxxx 中秋:《水调歌头》(xxxx 清明:《清明》(xxxx 元宵节:《xx元夕》(xxxx 《生查子元夕》(xxxx 端午节:《端午》老舍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通过一首首优美的古代诗歌,学生们既了解了古代百姓的生活情况,也了解了这些传统节日文化在我国的悠久的历史。作为学生,我们更应该了解并发扬光大这些传统文化,一首首优美的诗歌又好象我们儿时唱的儿歌一样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种中国独有的思想,会深入学生的脑髓,假以时日,会显示它独特的魅力。

二、语文教学应深化传统文化的xx

1 / 3






自五四以来,中国人不断批判传统,导致国人漠视古典文化,到如今已直接威胁到民族文化的传续。所以语文教师责任重大,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和展示传统文化优秀篇章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地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憾、感染和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并最终积淀成为价值观和人生观。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理指的就是这个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学分量,将其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次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让他们从早在心底书写出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写的人,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的精神污染,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这无疑具有前所未有的重大意义。古往今来,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从来不读古书的人能成为一个修养良好、内心丰富有志报国的人。

三、语文教学中应融入传统节日文化

初中学生年龄小,但参与的积极性比较高,利用这个特点,每到一个节日,可以要求学生动手动脑,把自己融入到节日中去。

结合我的实践,把我的做法归纳如下。

(一)向学生简单介绍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习惯、意义等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中秋月亮最圆,最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人们一般在中秋节里赏月、吃月饼、赏菊花、赛龙舟等等的纪念活动。……其他几个传统节日的介绍也如此。

(二)让学生背诵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词。

与中秋有关系的古诗词:李白《静夜思》、苏轼《水调歌头》、李白《月下独酌》、王建《十五夜望月》等。与重阳节有关系的诗词:毛泽东的《采桑·重阳》、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与春节有关的诗词:王安石的《元日》、林伯渠的《春节看花市》等。与清明有关的诗词:杜牧的《清

2 / 3






明》、宋之问的《途中寒食》等。与端午有关的诗词:唐代文秀的《端午》、清代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等。

(三)让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与传统节日有关的活动。

比如中秋节可以买一盒月饼,与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共享天伦之乐。重阳节买一块重阳糕,表达对老人的敬意。春节的时候贴春联,拜年、放鞭炮、守岁,感受过年的气氛,增加对生活的热爱。清明节和大人一起亲自参加对祖先的祭祀活动,既了解风俗习惯,也寄托了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端午节学习怎样包粽子,努力吃上自己包的粽子,加深对屈原精神的理解。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0107d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