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蛇类新纪录——龙胜小头蛇

时间:2022-12-29 08:02: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湖南省蛇类新纪录——龙胜小头蛇

袁智勇;蒋珂;饶定齐;张君

【摘 要】@@ 20087,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内(24°58′N,

112°52′E,1000 m)采集到蛇类标本1,经鉴定,该蛇为龙胜小头蛇Oligodon lungshenensis,是湖南省蛇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

【期刊名称】《四川动物》 【年(),期】2010(029)003 【总页数】1(P367)

【作 者】袁智勇;蒋珂;饶定齐;张君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昆明,650223;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正文语种】

2008 7,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内 (24°58′N,112°52′E,1000 m)采集到蛇类标本 1 ,经鉴定 ,该蛇为龙胜小头蛇O ligodon lungshenensis,是湖南省蛇类新纪录。标本保存于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标本为雄性成体,头体长 390 mm,尾长 58 mm。头较短小,与颈部区分不明显;背面棕褐色, 4条深色纵纹,中间 2条较粗,各约占 2枚背鳞,两边的 2条较细,各约占半枚背鳞;从头至尾, 9条枣红色镶黑边的波状横纹,体背 8,尾背1;每个横纹由


4个波峰状斑相连而成;头部有 3个黑色倒“V”字形纹,最后一个与颈背中间两条黑纵纹相连。腹面正中为一条桔红色纵纹,腹鳞和尾下鳞两侧或一侧有黑色正方块斑。吻鳞较大,显露于头部背面;前额鳞 2,与鼻间鳞愈合;额鳞 1枚呈六角形,长超过宽,长超过与其吻端的距离,稍短于顶鳞;顶鳞 1,鼻鳞 1,无颊鳞,眶前鳞 1,眶后鳞 2,眶上鳞 1;前颞鳞 2,后颞鳞 2;上唇鳞 6,2-2-2,第一枚最小;下唇鳞 7, 4枚切颔片, 4枚最大;前、后颔片各 2枚。背鳞光滑无棱,通身 15;腹鳞 167,肛鳞 2,尾下鳞 34;尾端部最后一枚鳞片形成一个尖角。 根据标本背鳞光滑,通身 15;背面浅棕褐色,自颈部到尾部贯穿 4条纵纹,体背及尾背各有 8条和 1条枣红色镶黑边的波状横纹,与饰纹小头蛇极为相似,但该种的鼻间鳞与前额鳞愈合而与饰纹小头蛇有所区别,就此鉴定为龙胜小头蛇。

该蛇采集于莽山自然保护区海拔 1000 m的常绿阔叶林溪边的草丛中,较潮湿,岩石较多,平时可能藏匿于岩缝中。受到惊吓时,尾巴会蜷成一个圈向上翻起,露出腹面红色纵纹,此时若用手去捕捉,它会用尾端的尖刺向下用力刺击捕捉者。

龙胜小头蛇依据广西龙胜的标本命名,赵尔宓等比较了贵州小头蛇和龙胜小头蛇的多项形态特征,认为前者是后者的次订同物异名,故龙胜小头蛇扩大分布为贵州赤水和雷山,国外尚未见报道。本次在湖南省莽山自然保护区发现龙胜小头蛇,将其分布纬度向南扩大约 1,经度向东扩大近 3度。可能由于龙胜小头蛇多活动于植被较,躲避处较多的隐秘环境,不易被发现,所以至今仍只有少量标本,且仅有 4个相距较远的地点有报导,各地点之间的区域有无分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97013987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