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的生字词和文学常识,学习默读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着重揣摩文中描写动物和直抒胸臆的文字。 4. 认识到平等的生命应受平等对待,培养学生公正待人,不带偏见看待每个人。 教学目标依据: 教材依据:本单元的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认识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旨在让学生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猫》主要写了“我”家养了三只猫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公平、公正地待人接物。 学情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已经可以通过自己的初步阅读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但是对于理解作者寄予其中的情思和理解文章细节内容这方面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据此,设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情感; 2.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课文中包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展示上节课填写完整的表格,请同学们根据三只小猫的特征以第一人称对三只小猫进行自述。(板书) 随后提问:“三只小猫有什么共同爱好?这代表了什么?” 明确:晒太阳;都有享受阳光生命乐趣的权利,从生命的本质来说都是――平等的生命。 提问:“我们上节课还提到这篇文章详略不同,详细写的是第几只猫?为什么” 明确:第三只猫。因为这只猫最终含冤而死,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二.细读感悟 Q1:第三只猫去世后,“我”的感受体现在哪些地方?(文中找出) 明确:30-34自然段,((1)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2)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Q2:“我”和家人的那些言行(细节)是事后回想起来刺我良心的针? 明确:第15、22、23、27......等自然段。 15自然段:连用5个“不”字,说明在没有发生芙蓉鸟事件之前,“我”和家人便对第三只猫带有偏见和排斥。 22、23自然段:通过“我”和妻子还没有发现真相就笃定是他写出我们对第三只猫的误会和偏见。 25自然段:“大家都去找这只可厌的猫......”与大家急于找第二只丢失的猫形成对比。 27自然段:通过对我怒气冲天的表现以及第三只猫被打前后的变化,了解现在的“我”越愤怒,事后的我越后悔。 Q3:“我”的过失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感触? 明确:“我”没有平等对待生命,带着偏见看待第三只猫,甚至剥夺了他的生命;平等的生命应受平等对待。(板书) 三.拓展延伸 (一)你想对第三只猫说什么?(安慰类话语) 假如你是第三只猫,你想对人类说什么呢?(公平对待...) (二)写作背景补充,并提出思考题:“七十多年后,如今不公平的对待是否还存在?” 四.课堂小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cc6b6da1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