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课外阅读建设书香校园

时间:2022-08-04 00:42:1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扩大课外阅读 建设书香校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很形象凝练地道出了关于阅读的要义——我想无论如何,在教书先生的课堂是破不了万卷书的,唯有在课堂外才有可能去读成千上万卷的书,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增加课外阅读比增加经常性写作训练对帮助发展学生作文能力更有效。然而,今天的课堂却走进了讲课文讲作文唯讲是上的死胡同,在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课外阅读的忽视直接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无趣和贫乏。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是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在闭塞中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即抑制了学习的兴趣。在许多地方和学校,语文课成为学生最反感和最不受欢迎的课。爱因斯坦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无疑为语文早早地判了死刑。学生对语文失去兴趣,这正是我们长期以来不重视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忽略课外阅读致使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成为井底之蛙;大多患有贫血症从而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总是同样的答案,作文中总是同样的思路同样的材料,甚至是同样的假话、空话和套话,孰不知这一恶果的酿造正是我们自身的失误。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只有多读,才能善写。而多读正是课外阅读所承载的任务,要治愈语文的致命伤贫乏,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基于学生因阅读少而文化底蕴浅,因方言严重而语感差的现状,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教育局提出建设书香校园,把抓好课外阅读作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突破口,我们通过两年的尝试和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走出了一条语文教学的希望之路。

我尝试的方法和探究的途径可概括为课外阅读五个一工程

一、喜爱一本杂志。推荐内容丰富、类型多样、人文性较强、国内知名度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为日常读物,并开展读《读者》评《读者》课前演讲活动,学期结束将演讲稿由学生自行设计、编辑、打印、装订结集为作品集。每期《读者》约15万字,一年24期,约360万字。

二、欣赏一个作家。买或借自己喜爱的作家作品,潜心阅读,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内读所喜欢的作家作品不少于10万字,加深对作家的感情,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三、辑录一本《作品精选》。每周选择抄写一篇自己喜欢的作品,给予点评,并写出喜欢的理由。每篇不少于500字。一期约有1万字。

四、推荐一篇好文章。每周轮流由一名同学给全班推荐一篇自己欣赏的好文章,要求写出百字左右的推荐语,印发给全班阅读,一学期全班累计有1万字。

五、每学期做一系列专题阅读。在班级黑板报内设立栏目,指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如:



1


1.倾心阅读 2.音乐之声 3.学会倾听 4.品读文化雕塑 5.风景的再造 6.最后的家园 7.感受奥运 8.疯狂足球 9.感受XXX 10.语言的艺术

以上每个专题各由3篇同一话题不同角度的文章组成,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适于对比。每个专题约有2000字,共计2万字。利用课外辅导课进行。

阅读五个一工程的尝试实验取得了四大成果: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养成了阅读的习惯。读《读者》成为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一部分,据班主任反映,在学习之余学生借读《读者》的最多。在调查中有50%同学能期期必买必读,有90.2%的同学读完每期一半以上的文章。还有不少同学课桌上同时有几份杂志,阅读兴趣高涨,阅读蔚然成风。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选抄佳作时,有些学生一次抄10页以上。经过一年的培养,学生已基本养成了经常阅读的习惯,从而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完成了阅读积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语感能力。一个人学语言,第一是靠积累。阅读五个一工程一学期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总量达到了近40万字,60%的同学阅读总量达到了30万字以上,30%的同学达到20万字以上,其余同学也在10万字左右,如此大量的阅读量是在兴趣的支持下完成的,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增强了,扩大阅读量是培养语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三,顺应了教育改革,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讲析为主要特征的课堂阅读教学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就是把学生当成纯粹的听客看客,消磨了学生求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个一工程阅读给予学生极大的主动性,每一个读书工程都突出一个自己,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自主性不但使学生有了做学习的主人的强烈优越感,也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的语文空间。

第四,提升了人生境界,强化了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语文魅力的根本。课外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这种精神。课外阅读书目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基本标尺,有个三年级学生感悟到:“读书能使人聪明。”这和古人说的“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样的体悟,是课堂里教不出来的。学生的所得,正是我的期望,也是课外阅读的一种必然收获和最大收获。

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得既让学生乐于接受,又获得良好的效果,以下五个问题至关重要。



2


第一,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最终目标。学生们养成终生与书为伴的习惯,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养成习惯的前提是激发兴趣,使学生对读书达到入迷的程度,从而自发地去大量阅读课外读物。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求知欲增强,他们欲了解社会,关心天下事,要求探讨人生的价值;他们课业繁重,欲寻求解脱,愉悦自我心情;他们还想提高修养,涵养气质。这些精神需求正是引导学生投入课外阅读的内在有利因素。还有更直接的外在功利因素是阅读的积累可强化语感,提高理解力,提高语文成绩。只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充分利用积极有利的因素,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

第二,积累是首要任务。实现积累要达到三个要求。一是量要多,语文教学的问题归纳三少一多,其中一少就是阅读量少。新大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的课外阅读量要达400万字,就是对量的要求。量的保证,才能带来质的变化。二是范围要广,阅读视野要开阔。三是要坚持长期性。课外阅读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是一点一滴积累所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口也吃不成胖子。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期间的边角料时间或休息日来阅读。语文阅读还要积极与其他课争抢学生的时间领地,不能给学生没时间的借口。 第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阅读要体现自由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是不可逆转的教育改革潮流,教师应充分地相信学生无限的潜能,尊重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生活,用自己的心体味人生。只有这样,学生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愉快感和自豪感,并享受探求知识的快乐,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越学越要学。

第四,阅读的读物和方式要多样化,切忌单一。课外阅读的读物应允许在统一中求个性,阅读的方式要在稳定中有变化。在五个一工程阅读尝试中,最喜爱的杂志以《读者》为主,也允许选择其他杂志;欣赏一个作家任学生自由选择,不求一致; 推荐一篇文章同龄人推荐,更有知音之感,并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大受赏识;系列专题阅读则开阔了阅读的视野。学生在阅读的多样中获得丰富,在丰富中拥有厚实,在厚实中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保持经久不衰的阅读欲望。

第五,提高品位,突出人文性。课外阅读在尊重学生阅读的选择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一定要积极地引导学生阅读那些充满人性,关注人类命运和地球家园,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真假、美丑,具有正义感,爱好和平,拥有爱心和温情的报刊杂志书籍,尤其要诱导学生与那些人类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鲁迅、曹禺、巴金等大师对话,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起他们对人的终极关怀,奠定坚实的人文底蕴。倘若通过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那么便达到了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实现了阅读的终极价值。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fc8ac1b8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