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 第三次高考还差5分 父亲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 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浙江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缝过13针,挨过处分,父亲为此帮我转过3次学。 当时,父亲是一家戏剧协会的负责人,他常带我去看戏。我对戏里的唱腔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武生们在台上的好身手佩服不已,学起散打和太极拳来。 母亲不无惋惜地对父亲说:“儿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已无用处!”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我唠叨什么,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他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实际上,父亲看到了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 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但这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的英语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 高考落榜后,我和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表弟被录用了,我却因个头矮被淘汰。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消沉,悄悄找了个关系,让我替《山海经》《东海》《江南》三家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让我渐渐麻痹掉高考落榜带来的痛苦,我甚至开始认为,这也许就是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但父亲却像一把铁锹,开始刻意铲凿我高考落榜的痛处,他对我说:“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 父亲的话让我下了决心:参加第二次高考!我报了高考复读班。然而这次我的数学只考了19分,总分离本科录取线还差着140分。 这回,我自己执拗地决定走第三遍高考的路!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的人,并煞费苦心地为我请到了一名数学特级教师,每周给我辅导两次。1984年7月,第三次从高考考场走出来的我,数学考了79分,但总分依然离本科线差5分。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精神感动了上苍,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没招满,我终于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入英语专业。 进入大学,所学专业正是我的闪光点。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自信心一下子膨胀起来,我开始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社团活动,随后不仅成为校学生会主席,还登上了杭州市学联主席的位置。毕业后,凭借英语优势,我作为英语翻译首次访问美国,从而得以接触到互联网。回国后,我很快组建了中国第一批网站之一的“中国黄页”。1999年,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了电子商务应用,尤其是B2B(企业对企业网上贸易平台)业务。 短短十几年,我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用几十年如一日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你的兴趣,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你的特长,最后让你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摘自《牛城晚报》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641215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