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说课稿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文的语言优美,深情,富含古韵,而文章的语言又是表达文章主旨的根底,所以“熟读文章,找出精美句子进行评析,体会语言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法 真正要让语文的教学课堂由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那么,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气氛。 三、说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方面还有明显的缺乏。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做主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我在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绘出自己心中的“冷雨〞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分小组讨论谁的画更符合文章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做简单的启发和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以图带文加深理解,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另外,熟读文章,深挖教材蕴含的艺术美、思想性,是学生逐渐明白文章的感情是通过“冷雨〞这一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2、播放音乐朗读课文,创造形象的艺术气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熟读文章,体会文中“冷雨〞实写和虚写的语句,学生答复下列问题; 4、学生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画出心中的“冷雨〞图; 5、分组讨论谁的图更符合文章的意境; 7、布置学生作业,及时总结,预习下节《再别康桥》及时迁移本节课的文学鉴赏能力。 《听听那冷雨》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课文特色: 2、教学目标: 基于本文的特色,我对这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重点品味“听雨〞局部,体会余光中作品中浓浓的乡思乡愁; 〔2〕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3、教学重点: 突出朗读的作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诵、鉴赏本文诗化的语言,使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4、教学难点: 文章内容跨度较大,学生往往读完之后不知所云,要引导学生如何由浅入深地从分散的内容中去集中体味“冷雨〞的含义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朗读讨论交流 三、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自由诵读理解文章主旨 〔一〕导入 对于这篇课文的导入,我先以余光中的三句名言“我的血系里流着一条黄河的支系〞、“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来引出余光中这个人,接着与学生回忆初中的旧知识――曾经学过的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并与学生一起背诵,让学生对余光中作品中的思乡之情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为学生后来对这篇散文情感的理解埋下伏笔。 〔二〕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思考 1、全文12段,题目是《听听那冷雨》,哪些段落直接写了雨景〔听雨〕,哪些段落没有直接写雨? 写雨――1、3、5、6、7、9、10、11、12 未直接写雨――2、4 2、未直接写雨的段落又写了什么呢? 学生集体朗读讨论后做答 第2段写中国的文字 第4段写美国丹佛他山的景象 3、这些段落既然没有写雨可以删去吗? 第2段是写文化中的雨〔“美丽的中文不老〞“一个雨字〞〕 第4段由美国的景象联想到台北、中国的雨情雨韵,初看不是写雨,而实际是处处写雨,不能删除。 〔三〕研读探讨 典型句子赏析: 第一段: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吧也算是抚慰孺慕之情。…… 第三段: ①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 ――诗一般的短句中,充盈着欢乐与舒畅的情韵 ②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沐浴之后特有的腥气,也许那尽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 ――从视觉、嗅觉、味觉中感觉雨的美:迷离、清新怡神、清醇本真的美 ①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的僧庐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6e09cea9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