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衡

时间:2022-04-27 19:03:3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衡》选读

《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现存文章有85篇。王充写作《论衡》一书,是针对这种儒术和神秘主义的谶纬说进行批判。正因为《论衡》一书"诋訾孔子""厚辱其先",反叛于汉代的儒家正统思想,故遭到当时以及后来的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冷遇、攻击和禁锢,将它视之为"异书" 《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为根据,疾虚妄之言。""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论衡·对作》篇)。因此,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文献。

《论衡》本身包含的思想不可不与王冲的出身及成长经历所联系起来。

王充自谓出自孤门细族,但种种迹象表明,王家祖上还是比较风光的。王充的家世,由先秦王孙,而西汉封侯,进而农桑贾贩,真是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这真是一个十足的破落之家,到王充出世时,已是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秩再加宗祖无淑懿之德。在这个家里,迎接王充降临的,不仅没有任何财产、名誉地位,而且更让他背上了一个先人无德,祖宗无行的沉重包袱。以致后来王充成名后,还有人以此来讥讽他。

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里学习,拜扶风的人班彪为师。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边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论衡》一书内容极为丰富,从地下到天上,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从物质实体到精神意识,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涵。

元气论与宇宙的组成,是此书的思想基础。天地万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构成,""是一种统一的物质元素。"""阴气""阳气",有有形和无形,人、物的生都是"元气"的凝结,死灭则复归元气,这是个自然发生的过程。由""这个物质性的元素出发,《论衡》指出:"天乃玉石之类"的无知的东西,万物的生长是"自然之化"天地、万物和人,都是由同一的充塞于宇宙中的气形成,而且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形成。

我认为论衡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对于如今社会仍有借鉴作用。

王充写《论衡》



唯物立说赞王充, 东汉智慧一明灯, 二千年前近真理, 破得迷信著《论衡》。




汉儒的"天人感应"说在社会历史观上就是"天人合一""道统"观。如果统治者取得了这个"道统",即奉天受命,并有足够的"德教"力量维护这个"道统",社会就太平。如果统治者没有足够的"德教"力量维护这个"道统",社会就变乱,新的统治者就取而代之,并把这个"道统"重新延续下去。这样,"天不变、道亦不变"的社会观和"一治一"的历史循环论独特地结合到了一起。这种社会历史观的实质就在于"同姓不再王"世界上没有万世一系的帝王,但统治阶级的对万民的统治却是万古不变的。《论衡》书对这种社会历史观持批判的态度。它认为社会治乱的原因是寓于其本身之中,而不在于"人君""""";相反地,"人君"的贤不肖是由社会历史所决定的。自古而然"一治一乱"是自然的现象,不是取决于"上天"或人的意志

汉代的唯心主义神学,鼓吹天是至高无上的神,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和意志,大肆宣传君权神授和“天人相与”的天人感应说。说什么“天子受命于天”“承天意以从事”;天神能赏善惩恶;君主的喜怒,操行好坏和政治得失都会感动天神做出相应的报答,而自然界的变异和灾害就是天神对君主的警告和惩罚。王充针锋相对地指出:天是自然,而不是神。他说,天和地一样,是客观存在的平正无边的物质实体,它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日月星辰也都是自然物质,“系于天,随天四时转行”。天和人不一样,没有口眼,没有欲望,没有意识。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施放出来的“恬淡无欲,无为无事”的“气”自然形成的,并没有什么东西在主宰他们。王充否定君权神授。他说:“人,物也,虽贵为王侯,终不异于物。”指出帝王也是人生的,不是什么天神产生的后代。对于汉代唯心主义神学宣扬的天人感应说,他用大量篇幅一一进行驳斥。指出自然灾异和君主、官吏的政绩得失之间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且指出即使二者同时发生,也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根本不是什么天神的“警告”

王充在《论衡》一书中,还否定了圣人“神而先知”“圣贤所言皆无非”。为了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需要,汉代的唯心主义神学极力推崇古代的所谓圣人,说圣人是天神生的,“能知天地鬼神”“人事成败”“古往今来” 王充作为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虽然也承认孔子是圣人,并且也不反对孔子所提倡的封建伦理道德。他批判了圣人“前知千岁,后知万岁”。有独见之明,不学自知的唯心主义先难论。他认为圣人只不过是比一般人聪明一些,而聪明又是来自于学习。“不学自知,不问自晓”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他敢于冲破唯心主义神学的精神枷锁,在《论衡》中专门写了《问孔篇》和《剌孟篇》,对孔孟的“圣言”中自相矛盾的地方逐条提出了质问和驳斥。敢于批判圣人,敢于讲圣人没有说过的话,在当时确是难能可贵的。王充还批判了厚古薄今的历史观,指出“周不如汉”“汉国在百代之上”的进步的历史观。

《论衡》是从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出发来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他坚持汉高于周的历史进化思想;他坚信历史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他笃信命定论,认为最后决定治乱的是;他把无情批判的锋芒指向封建统治及其偶像。

《论衡》一书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对古代的封建思想及封建迷信进行了尖锐批判,后世之人对此都赞叹不已,这也是华夏文化的耀眼之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0d6fd1eb7360b4c2e3f6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