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15.最苦与最乐 【学习目标】 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2、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3、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相关链接】 1、走进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2、了解背景 本文选自《〈饮冰室合集〉集外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思想家梁启超,以他的远见卓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站在儒家的进取精神和佛家的超凡智慧的高度,写下此文,道出了自己对痛苦和快乐的理解。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循环( ) 圣贤( ) 卸却 ( ) ...悲天悯人( ) .达guān( ) péi礼( ) qì约( ) 监dū( ) (2)解释下列词语,并选其中两个造句。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 悲天悯人: 2、再读课文,为什么说“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3、责任有多种,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哪几种责任吗? 4、参看书下注释,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名言,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这些引用说明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2、 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 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二、综合探究 4、精读第4段,领会“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这句话的含义和在整段中的作用。 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目 常存善念 善念就是善良的念头。念头,有是非之分、正邪之分、善恶之分。善念,是万善之门,从这里可以走向人生的制高点;恶念,是万恶之源,从这里可以滑入恶的深渊。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① 。思想支配行动,这是一条定律。善念支配行动,则能使良好的道德行为通过善念的心理活动得以实现。 二是② 。善念是一种思维活动,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思想感情,也是一种道德意识。因此说,善念是道德行为建设的内在动因,是指导人们去行动的无形内驱力。 三是③ 。道德认识的提高和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依靠道德修养和道德积累。从中国伦理道德发展史可以看出,善念之积累对于……个人良好道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善念不是先天的,亦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在道德教育,环境熏陶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善念来源于崇高的信念。我们的信念,是追求真理、追求正义、追求光明、追求真善美。这样的信念一经在自己的头脑里生根,它就会成为自己的善念之源。 善念来源于正确的善恶现。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善恶观,才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抑恶扬善,走向光明。善念来源于后天的实践。善恶观念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人们在后天的实践中形成的。只有经过实践把善念转化为善行的时候,才能实现善念的社会价值,因为善念是根,善言是花,善行是果。要做到常存善意,就要经常自思内省,排除邪念。明代杨继盛在其《遗嘱》中有一段深刻的论述:心以思为职。或独坐时,或夜深时,念头一起,则自思曰:“这是好念?还是恶念?”若是好念,便扩充起来,必见之行。若是恶意,便禁止勿思。此段论述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应该是恶当惊,是善则喜。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常存善意,是一个人善言善行的思想根基,是一个人的崇高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就可以乐善不倦,以善为宝,嫉恶如仇,从善如流。 1. 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 2. 本文是写“善念”的,可在第一段中又提到“恶念”,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3. 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请依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试着将“推动作用”、“积累作用”、“导向作用”三个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画线处。 4. 上文中,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去恶扬善,唯善是举。”这一部分可以分成三层,请概括每层的意思。 第一层:从“善念,在修身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层意是:“ ” 。 第二层:从“善念不是先天”的到“善行是果。” 层意是:“ ”。 2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1aa13e166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