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生在课堂“保持沉默”的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李红梅 来源:《文理导航》2015年第21期 【摘 要】 本文针对高中生在课堂中的沉默现象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环境,改进课堂提问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打消顾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 【关键词】高中课堂;沉默课堂;提问技巧 作为高中一线教师,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比较普遍但值得反思的现象,即在课堂中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反应淡漠,老师请学生提问,学生集体沉默,似乎学生都无需答疑。课堂缺乏思维碰撞,情感互动,这样“安静”的课堂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高中生都是十六七岁,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应该是活跃的课堂,为何会出现如此尴尬的场面。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沉静,本文就此问题做一些分析,并寻找解决的方法。 一、高中生为何不爱回答问题 首先,中国有悠久的尊师传统,认为教师是权威,不能“随便”挑战。在这种文化熏陶下,“作业做完了没有?”是家长最常问的一句话,关注点在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了没有,而不是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而在以色列犹太家庭,家长经常问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今天向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老师没有答上来?那家长会和孩子一样喜形于色。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怕丢“面子”是学生不愿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高中生的自尊心非常强烈,特别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怕同学嘲笑,被老师看不起导致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畏首畏尾,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回答问题,而愿意选择安全的办法即保持沉默。 第三,长期刻板教育累积的结果。在教育实践中,从小给学生灌输了“答案只有一个”的思想,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符时,教师的做法大多是纠正错误,将标准答案灌输给学生,个别教师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甚至表现出轻视,经过几年的“磨练”,学生的积极性被消磨殆尽,面对老师询问的眼光“自然”都低头不语了。 第四,教师提问的方法不妥。多数高中教师缺乏提问方法的研究,提问方式非常简单,一是是非问,只需要回答“是”或者“否”,学生早已琢磨透了老师的语气和表情,一般都能“准确”回答,几乎是条件反射;二是知识回忆性问题,“上节课我们讲了那些内容?”,此类问题几乎不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挑战性,也没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要调动学生思维、激活课堂是不可能的。 二、改变“沉默课堂”的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作为高中生心智已趋于成熟,对教师的引导完全可以理解和配合,只要教师持之以恒的给予正确的引导,课堂无人愿意回答问题的尴尬就一定能够解决。 第一,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想改变“沉默”课堂的尴尬,就要努力改变课堂生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提问,给学生足够的耐心。教师不要怕被学生难住,循循善诱让学生放下“面子”,把争相回答问题看作是正常的现象。教师在课堂中的态度要平易近人,幽默风趣的语言与和蔼的表情能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不要板着面孔提问,不能用嘲讽、诘责的语气提问,这样会招致学生的反感,使学生无法进行思考。 第二,不断完善提问技巧。课堂的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教师手中,面对“有问无答”的课堂,如何提问才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是我们每个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1.提问要具有思考性。问题过于浅显没有思维深度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问题过于艰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提问要有适当的难度,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又要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所以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仔细分析学生,将问题设计在知识的关键点,理解的困难地,思维的转折处,才能点燃学生求知的欲望。 2.问题设计要合理。教师提问不能深一脚、浅一脚,过于随意,让学生难以琢磨。如果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旧知推出新知,回顾旧知分为几个问题,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且问题设计要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不能仅仅“温故”,而与新知无关。如果是学习新知则要围绕重点和难点,既可通过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之后引领学生归纳总结,调动学生的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亦可瞄准难点分层次设计连续的问题,集中火力进行深度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本质和转化应用的能力。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高中课程的学习,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逻辑性很强,不仅需要回忆相关的概念、公理,还需要进行推理和计算,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必须预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问题设计上要分出层次,有些问题成绩好的学生很快能够完成,此时就可以再抛出一个问题,让其接着思考,给正在思考但尚未得出结论的学生以充足的时间。 4.给学生恰当的评价。面对学生各种不同的表现,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表现突出,回答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对于思路基本清晰,表述比较准确的,教师要肯定其正确的一面,然后指出其回答中的不足,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对于错误的回答,教师要热情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而要弄清楚学生不回答问题的原因,鼓励那些害怕在众人面前说话的学生,对于确实不知如何回答问题的学生要想办法提出一些辅助性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0328216f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