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理清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2、下面,我们再来深入学习课文,感受李大钊是怎样的革命者?他的高尚品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深入研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 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部分。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可以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 (1)“被难日”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 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 4、指导朗读 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 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 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为什么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4、“阎振三”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 5、找出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 6、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 (3)学生读第三部分 1、教师指名读第三部分,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 2、分析重点句: (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 (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看谁读的最好?好在什么地方? 三、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1、刚才大家朗读的3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呢?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5d7f0aac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