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叶公好龙》 摘要:这样的镜头几乎天天都在学校中戏剧性地上演,我们如同老和尚念经天天念念有词:“对学生一视同仁,爱每一个孩子。”事实呢?“学习差”成了爱打架、爱撒谎、爱作弊、爱捣乱的代名词,“学习好”则成了诚实、认真、听话、礼貌的同名语。 关键词:差生 优等生 喜欢 真爱 无意间翻看成语故事,又看到了小学时学过的《叶公好龙》的故事:叶公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不仅又捧腹讥笑这位叶公,其真好龙耶?非真好龙!细想来,我们教师中也有这样的“叶公”,而且还真不少! 镜头一: 某天上午,讲在兴头上,课桌“吱”的一声响了,顺声音扭头,学生王还是那副不屑一顾的神态,平时作业一塌糊涂,又在捣乱,烦人。怒目以视,声音提高八度:“干啥?”没做声。班里空气静止了,稍候继续。 另一天,师生问好后,正要话归正传,课桌“哐当”一声响了,循声望去,学生樊忙不迭地道歉:“老师,真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你一向是个规矩的孩子,不解释我也知道你不是存心的,笑了。班里好像什么都没发生,继续。 镜头二: “气死我了!”我走进家门时还在为今天班里发生的事生气。“一定是林林干的,就是不承认,不用猜就是他。”女儿过来说:“行了,行了,该吃饭了。身体要紧,别气坏了。”饭已经端上了餐桌,冒着香气,歇息一下但还是吃不下,我就开始唠叨今天班里发生的事。化学实验时班里碎了量筒、试管、滴管竟然有十几件,只有一件试管就是没人承认是谁打碎的。我还是说一定是林林干的,女儿又督促:“你又在瞎猜!饭都凉了,快吃吧。”吃了一点点,就收拾起碗筷。这时电话铃响了,学生秀的妈妈打来的,第一句就是:“李老师,对不起了。”我纳闷她有什么对不起我的,接着秀的妈妈又连说了几个对不起:“今天打碎试管的是秀,她在学校没承认,说您生气了,回家后哭开了,也不吃饭,让我和你说她不是故意的。”怎么是她,一直学习优秀、老实听话,我赶紧说:“没事儿,她不是故意的,只要承认就好了,你好好安慰她,明天去向化学老师道歉就行了,让她不要哭了,没事儿。”我一连声地说没事儿。刚挂断电话,女儿来话了:“刚才还说不用猜就是林林干的,不是人家吧?秀干的,你接着说没事儿;要真是林林干的,他家长打过电话来,你可能会冲人家发火,又得数叨他有哪些哪些毛病了!”懊悔不已! 我曾把第一个镜头发到我的教育博客上,并附言:学生王可能也不是故意的,他只是不爱说“对不起”。引来了同行网友热议。 真雪无痕:有时学生王也不是存心捣乱,可是那些偏见的目光,让他久而久之就真的变成存心捣乱了。 卞立贞: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表现,这就是孩子的个性。 …… 这样的镜头几乎天天都在学校中戏剧性地上演。细细想想:学习差的学生没有优点吗?学习好的学生没有缺点吗?谁希望自己“差”呢?有谁知道“差生”的内心世界啊! 作家席慕容是个“数学盲”,在《偏科的噩梦》中她这样描述自己辛酸无奈的经历:“让我告诉你,月考零分,平时零分。”一霎时,四十多个人的眼光里,那种冷漠、那种不屑、那种不耻与我为友的态度都很明白地表示出来了。对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来说,实在是需要一点勇气才能承担起那样一种无望与无告的困境的。 《在中国青年报》上有一位作者林特特在《不知不觉已将性格的底色刷成自卑》中痛心疾首地回忆: 我发现新班主任根本不喜欢我。在路上碰见,我向她问好,她用鼻子哼哼,那架势仿佛寄人篱下的继女讨好地喊后母“妈妈”,得到的却是不耐烦。老师在眼镜片的上方直直地看我,仿佛要把我的羞耻心看得破胸而出。因为做差生,我对世态炎凉有更早、更深的体会。是少年时代长达六七年的差生经历,不断被人灌输“你差”、“你错”,不知不觉已将性格的底色刷成自卑。即便后来读研、工作,我的差生感也从未减退。 呜呼,哀哉!读到此,我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又有多少像席慕容、林特特这样的所谓“差生”没有袒露心声啊!没有学习好的“挡风墙”,戴上了“差生”的帽子,遭受冷眼、讥笑、莫须有的罪名,令他们的心灵深陷黑暗,人生底色无光!他们的心灵多么需要爱的安慰,他们的创伤多么需要爱的安抚!你的一个甜美的微笑、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慈爱的抚摸、一个温暖的搂抱、一个怜爱的眼神都足以给孩子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爱的教育》一书中提到:“是什么力量把一个人见人烦的孩子变成人见人爱的孩子?是爱。爱是阳光,可以把坚冰融化;爱是春雨,能让枯萎的小草发芽;爱是神奇,可以点石成金。”爱不只是动听的语言!这种爱是心的召唤、爱的极致。真爱是“润物无声”的感化,是“海纳百川”的宽容,是“等待花开”的耐心——这是教育的真谛。 叶公,见真龙色变,非真好龙;教师爱优弃差,非真爱生! 愿每个孩子被爱成真,爱每个孩子成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26a496a74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