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时间:2022-04-28 15:18:1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朝: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

【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 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 一词。⑵离离:青草 茂盛的样子。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 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侵,侵占,长满。远处芬芳的野草 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荒城:荒凉、破损的城 镇。连同上旬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 友人。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 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 满十六岁。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 “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 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 住下很方便。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 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 ”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

0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 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

?招隐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

“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 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 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 (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 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 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 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 旬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 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 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 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 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 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 “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 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 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 “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 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 ?»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 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 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 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 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 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 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

“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 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 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

古诗文精选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乱萤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就显得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 芳草芋芋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 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 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 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 ?《清平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 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 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 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白居易

白居易( 772846,享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 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火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 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 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古诗文精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a707314b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