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河中石兽》阅读练习

时间:2023-01-31 06:37:3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一)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庙门倒塌在了河里,两只石兽一起沉没于此。经过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便在河中寻找石兽,最后也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显得)疯狂了吗?”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轻浮,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水流反冲的力量,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激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中。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疯狂;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显得)更疯狂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作家作品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现河北献县)人,清代文学家、学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学识渊博,曾任礼部尚书、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亲自撰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


微草堂笔记》等。《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为短篇志怪小说,以记述孤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三)文学常识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的特征。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叙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们不能仅仅根据常情或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主观地做出判断。 (五)重点实词 1、一寺临河干:靠近。 2、山门圮于河:倒塌。 3、阅十余岁:经过,经历。 4、棹数小舟:划() 5、曳铁钯:拖。

6、是非木杮: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7、湮于沙上:埋没。 8、不亦颠乎:颠倒,错乱。 9、盖石性坚重:句首发语词。

10、啮沙为坎穴: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11、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 ..12、如其言:按照。

13、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 ..(六)重点虚词 1、之

①一老河兵闻之(代词,指“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②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③求之地中(代词,指石兽) 2、为

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被)

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3dfe54a95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