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篇一:河中石兽知识点归纳】 《河中石兽》知识点总结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 过了十 多年,僧人募集钱款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石兽,到底没能找到。 3.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 顺着河水寻找它们,不 也疯狂吗 ?”大家信服的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 一位 老河兵听到了这件事,又笑着说: “凡是落入水中的石兽,应当到上 游去寻找它。 ” 2.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 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 因为 是石头的特点又硬又重,沙子的特点又松又轻,(所以)河水不能 冲走石兽,河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将石头底下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 成坑洞。越冲刷坑越深,到了石兽的一半那么深,石兽一定载倒在 坑洞里。 4.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 果得于数里 外。 —— 到下游寻找石头,本来就疯狂了;在河底寻找,不更加疯 狂吗?依照他的话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5.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 —虽然如此,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中一方面、不了解其他方面 的情况多了,能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 二.重点字解释: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纪 昀,清代文学家。 1.临:靠近 2.河干:河边 3.圮:倒塌 4.并:一起 5.焉:兼词, “于 之”,在河里 6.阅:经过,过了 7.募;募集 8.求;寻找 9.竟:终于,到底 10. 棹:划船 11.曳:拖着 12. 设帐:讲学,教书 13. 尔辈:你们 14.究:推究 15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6 是:这 17 木杮:削下 的木片 18 岂能:怎么能 19 为暴涨:为,被。 暴涨,大水。 20.携:带走 21. 湮:埋没 22 耳:语气助词,罢了。 23 颠:通 “癫”,疯狂24 众服为确论: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服 ;信 服 。为,认为。 25.盖:原因是 26 啮:侵蚀、冲刷 27 坎穴:坑洞 28 已:停止 29 遂: 于是 30 溯流:逆流 31 固:本来 32 如其言 ;依照他的话(去做) 33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34 但:只 35 臆断:主观地判断 三.古今异义: 1.干:古,岸边。今,不潮湿。 2.阅:古,经过。今,看。 3.物理:古,事物的道理。今,一门学科。 4.是:古,这。今,判断 词。 5.已:古,停止。今,已经。 四.简答题 1、文中主要说出几位主要人物,概括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四种 方法及结果。 答:第一次僧人,在原地水中寻找,结果 “不可得 ”。第二次僧人, “求之下游 ”,结果是 “无迹 ”。讲学家,在原地沙中寻找,结果是失 败。老河兵, “求之于上流 ”,“果得于数里外 ”。 2、在文中找出他们寻找石兽的依据是什么? 寺僧的依据是: “以为顺流下矣 ”。 讲学家的依据是: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 老河兵的依据是: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 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 3、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 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并由此悟出什么道理? 僧:第一次,没考虑 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第二次,只考虑了流水,没考虑石兽、 泥沙。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老河兵: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道理: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不可 “据理臆断 ”。 4、文中写到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答:讲学家的笑,是 自以为懂得 “物理 ”,笑话僧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笑,则 是因为富于实际经验,笑话讲学家主观臆断。 5、请说说庙僧、讲学家、老河兵这三个人的形象? 答:庙僧:不深 思熟虑,盲目行动的人。 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实际的人。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 因素,实事求是的人。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9194cbb6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c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