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预习学案参考答案: 一、 给加点字注音 yúnmù募金 pǐzhào棹yānyèyúgānfèipāniè纪昀 圮 湮 河干 铁钯 曳 木杮 啮 sù二、文学常识 yì溯流 臆断 欤 1、《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曾任《四库全书》的总纂官。 2、《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题材以妖怪鬼狐为主,但于人事异闻、名物典故等也有记述,内容相当广泛。 二、 重点注释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河干:河岸 ...2.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圮:倒塌 并:一起 ..3.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阅:经历 岁:年 ..4.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 棹:划船 曵:拖 ..5. 求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 .6. 尔辈不能究物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7. 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湮:埋没 .8.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是:这 木杮:木片 暴涨:洪水 .....9. 河求之,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0.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1.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已:停止 溯流:逆流 ...12. 然则天下之事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3. 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 但:只 .14. 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判断 ..三、 一词多义 为: 1.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被 2.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 成为 3. 众服为确论 认为 之: 1.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2.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代词,代石兽. 3.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兽 4. 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5. 然则天下之事 结构助词,的. 四、 句子翻译 1.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的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河中。 2.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寺僧们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找到它们的踪迹。 3.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4.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沉重,泥沙的特性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里,越沉越深罢了。 5. 众服为确论。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6.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因为石头的特性坚硬沉重,泥沙的特性松软轻浮,(所以)水不能冲走石头,但水流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着水流的地方冲刷形成了坑洞。 7.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人们依照老河兵的话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找到了石兽。 8.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 五、简答 1、《河中石兽》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沉入河里。十几年后人们寻找石兽的故事。 2、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的依据是什么? 三种方法:一是到河的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二是在原地找,理由是石兽会渐沉渐深。三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水的反冲力。石兽反而会逆流而上。 3、结合内容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性格特点。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可见其性格: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5d1419f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