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故事随笔 漫漫人生路 书香伴我行 我出生在偏远的乡村,从小儿就在山野间疯跑。 六岁那年,我带着一帮小伙伴掏麻雀窝,结果乐极生悲,从墙头摔了下来,到手的三颗麻雀蛋摔个粉碎,额头也蹭破了。脸上带了伤,瞒不过妈妈,于是一顿狠揍之后,又把我揪到了我爸面前,要他好好儿管管自家闺女。 爸爸是一名小学教师,他的管教方式就是读书给我听,他认为让我沾点文气儿,也许就会变文静些。我听的第一个故事是《卖火柴的小女孩》。爸爸读得声音哽咽,我听得眼泪汪汪,恨不得马上把自己的新棉袄给小女孩送去。 爸爸没工夫天天给我读故事,就让我自己看书。凭借一本《新华字典》,我连蒙带猜,磕磕绊绊地读完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本书——一本连封面都没了的《安徒生童话》。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文字的世界。这个世界如此美妙,如此动人,我那颗小小的心就此沦陷。 时光流逝,当年的疯丫头,长成了一个酷爱读书的文静女孩儿。 九六年,我迈进了郑师的大门。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十五年的乡村,我忐忑不安。音乐课上,我连“1234567”都不认识,更不用说那些在五线谱上跳来跳去的小蝌蚪了。体育课必须穿运动鞋,可我只有一双白色松糕底凉鞋,那是妈妈特意去乡里赶集,花了二十五块钱买给我的。我越来越沉默,课堂上从不开口,课下也尽量不惹人注意。幸好,学校的图书室非常大,藏书特别多,而且全天向学生开放。只要没有课,我就会待在那里,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我才能忘掉所有的窘迫和不安。 一天晚上熄灯后,我们宿舍的几个女孩子,为“金陵十二钗”到底都有谁争论了起来。我听了半天,忍不住插了句嘴:“金陵十二钗分正册、副册和又副册,不只十二个人的。”话音刚落,几个女孩子就停止了争论,七嘴八舌地催我快说。也许是被大家的热情感染了,也许是黑暗中少了许多顾忌,我第一次加入了我们宿舍的“卧谈会”。后来,我又在对面女孩儿的提议下讲了刚看过的《威尼斯商人》。从那天起,我们宿舍的“卧谈会”就多了一个保留节目:我为大家讲书。我讲过莎士比亚的戏剧,讲过莫泊桑的小说,讲过蒲松龄的《聊斋》,当然更少不了琼瑶的言情和金庸的武侠。 感谢书,让我找到了与大家沟通的桥梁,找回了自信与从容。 零一年,我参加了工作,一个月才回一次家。周末的时候,偌大的校园寂静无声,这时候最适合读诗了。夜里下了一场雨,早晨醒来,我会懒懒地诵一首李清照的《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窗外没有海棠,我却似乎嗅到了幽香阵阵袭人来。深夜,万籁俱寂,对面楼上一灯独明,我会低低地唱一曲查慎行的《舟夜书所见》: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于是,梦里,我就乘着一艘小船,在星河中荡漾。 美妙的诗词,读来口齿生香,令人心醉神迷。读得多了,我也学着写两句。春天,老家屋后的老梨树没有开花,我写 “得罪东风春不顾,苍苍傲骨我独横”;夏天,去泗河看了荷花,我写 “银链濯就胭脂浅,玉露酿出香远清。性本多情有并蒂,质实卓荦无双茎“;秋天,和朋友游浮戏山,我写 “涧底泉声响,崖间花色杂。浮云游戏处,尚有野人家。锄梢挂落日,牛角挑晚霞。无赖小儿女,归来满头花。”…… 有了诗,再平淡的生活也能咀嚼出千种滋味,摇曳出万般风情。 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带着孩子们读绘本,读孙幼军的童话,读金波的儿童诗,读林汉达的历史故事,也读曹文轩沈石溪的小说。班级图书角增添了新书,我经常是第一个借阅者。有孩子好奇地问我:“老师,您为什么喜欢和我们一起看书呢?”和孩子们一起阅读能让我保持一颗童心,越活越年轻,我怎么会不喜欢呢? 漫漫人生路,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一小半。路上的风景千姿百态,唯一不变的,是陪我一路走来的那缕书香。有书相伴,我曾经陷入迷茫却没有消沉,曾经品味平淡却拒绝平庸。有书相伴,我的人生路上,风景无限!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46bd40305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