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文化表征研究

时间:2022-12-15 23:25: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作者:李亚玲[1];曾超[2]

作者机构:[1]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00;[2]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出版物刊名:电影文学 页码:114-116 年卷期:2017 13

主题词:杨德昌;眷村;身份认同;文化认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摘要:《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作为台湾电影导演杨德昌的声誉之作,以一起少年情杀案为主线将20世纪60年代台北的眷村生活铺陈开来。电影将镜头对准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不同年龄层人们的困惑以及青少年认同的迷失。本文从叙事空间、身份认同、文化迷失这三个维度对《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文化表征进行深度探讨,试图剖析导演通过解构美好青春来探索与表达严肃社会问题的全过程,深度挖掘眷村人们在自我身份及文化认同、迷失的深层意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9161eba8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