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液压弹射器为何会被淘汰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航母液压弹射器为何会被淘汰 要谈论航母弹射器,要清楚几个基本问题。 首先,我们要知道上30-50吨的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飞需要达到250-270公里/小时的初速度,这是舰载机必须的起飞速度。这部分动力在弹射方式的航母上,是以弹射器+飞机自身动力获得的。在跃式航母上则完全靠自身动力,因此跃式航母的舰载机载重重量受限。 其次,弹射器弹射器重点在“弹”,实在理解不了这个问题,就把“弹”理解为“抛”出去吧。 既然是“弹”或者“抛”,就必然涉及到一个加速度,但匀速能不能弹或者抛呢? 当然可以,开过车的人都知道,汽车开到每小时100公里的匀速时,当它撞到前面一辆每小时只有50公里的汽车时,肯定能把前面那辆车弹出去。 问题在于,液压系统能获得这么高的速度吗? 记得一位网友说到,一吨的汽车0-100公里加速都如此困难,何况30吨以上的飞机要在100米距离里面获得起飞需要每小时250公里以上的速度,液压弹射系统能否提供这种爆发力呢? 我也曾经提到,液压可以平移一栋几百吨的建筑几米甚至几十米,但是要把这栋建筑弹起一厘米,需要怎样庞大的系统才能做到这一点啊! 再次,作为军用而言,蒸汽弹射器已经做到不到一分钟就能弹射一架飞机,液压系统的回复能力又是否能满足这样的时效呢? 之所以提到液压回复能力,是因为液态尤其是油性液态物质在管道里的流速必然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只考虑推弹一架飞机,然后在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中再来推弹第二架飞机。 解这个问题并不难,我们知道物体的形态无非三种,液态、固态、气态。如果我们设想在一根管子里,哪一种状态下的物质跑的最快,我想首先就是气态物质,然后才是液态,最后才是固态物质。 不要以为固态物质不会在管道流动,发电厂的灰渣就是靠管道输送的;医院里最现代化的取药系统,包括囊式传送,也是固态物质在管道里的输送,尽管这里面肯定会有空气作为介质。 但从基本面讲,就效率而言,液体流动的阻力远比气体大,效率较低,爆发力更低。况且,油性液压造成的泄漏还容易着火,维护系统更加繁杂和危险。 好了,当我们理解了这几个基本问题后,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液压弹射器在螺旋桨式飞机时代还真的曾经有过,但是当喷气式分机诞生后,液压弹射器就被淘汰了。 由此,我们转入正题,看看航空母舰弹射方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吧。 航空母舰弹射器原理 1 航空母舰弹射器介绍 重型飞机要想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必须有蒸汽弹射器。在飞机起飞前,由位持器钢圈把尾部扣在一个坚固点上,飞机前轮附近的牵引杆垂落到一个“滑梭”内,滑梭以挂钩钩住飞机。滑梭是蒸汽弹射器唯一露在飞行甲板上的零件。飞机前面的甲板下,有两个平行圆筒,每个至少长45米,筒中的活塞与所有滑梭相连。蒸汽由母舰 上的锅炉输出,增压后输入滑梭。飞机起飞时开足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弹射器一启动,飞机引擎的动力加上蒸汽压力,使钢圈断开,飞机前冲,在45米距 离内达到时速250千米。飞机弹射起飞脱离滑梭后,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几米的距离内停顿,滑梭移回原位,推动另一架飞机起飞。母舰上每个蒸汽弹 射器每分钟可推动两架飞机起飞。通常航空母舰最多装设4个蒸汽弹射器。 要构件包括三部分: (1)弹射器做动系统:开口 活塞筒体(该死的敏感词!)、活塞环、引出牵引部分、U型密封条、导气管、模度气动阀门、排气阀、安全阀、测距仪、压力传感器。 (2)弹射器附属系统:海水淡化设备、贮水池、高压水泵、锅炉、加热装置。 (3)弹射器控制系统和导流板。 早期的舰上弹射器在飞机发明后的不久就出现了水上飞机,各国海军在使用水上飞机时候,为了让舰只在不用停下来的情况下,舰艇能让飞机在短时间内升空。各国开始开发助飞装置,这种装置最早是装备在大型水面舰只上的水上飞机弹射器.结构上有落重式,飞轮式,火箭助推式,液压式和气压式多种。 早期战列舰,重巡洋舰上大部分是飞轮式的弹射器。这种弹射器由飞轮储存机械能量,通过离合器拉动钢缆进行弹射。火箭助推弹射器多用于小型的舰船,二战中,英国为了对付德国潜艇,使商船队拥有一定空中力量,曾为商船装备了能让飓风式战机起飞的弹射器,这种简单的弹射器是火箭助推式的。这类弹射器性能上来讲,弹射周期都相当的长。 航母最早使用弹射器的是1922年从运煤船改装而成的“兰利”号 虽然最高航速只有15海里,“兰利号”这艘航母却是美国海军航空兵非常成功的试验平台,航母技术里最关键设备如弹射器,拦机网和升降机技术都在“兰利”上得到了试验。从这艘航母得到的经验和数据,对后来航母设计和运作有极大的影响。 30年代,大部分飞机还能凭本身的动力全负荷在航母甲板上起飞,装备弹射器的本来是为了让航母在更短时间内让更多飞机升空。英国当时的“凯旋”和“勇气”号航 母就装备了压缩空气气压弹射器。这个时期的气压液压弹射器多采用活塞顶杆结构,有滑轮钢缆系统,最大功率达到5兆焦耳。 经过二次大战的实战考验,航母的运作技术发展的更加成熟。二战到了末期,喷气机开始出现,喷气机起飞距离的增大和飞机重量的增加,导致对弹射器的功率要求更大。可是,液压弹射器已经达到技术极限,当时已经证明这种技术的最大输出功率只能达到20兆焦耳。推进活塞速度达到90英里/小时之后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而且,弹射器的液压油在高速流动推进时有沸燃现象,在安全性和工作可靠性上存在极大问题,而且顶杆钢缆系统重量很大。 当时弹射器的问题成为延误航母使用喷气机的主要原因,此时,英美意识到高能弹射器技术的重要性,就着手开发新技术。 在技术方面,为提高弹射器的效率,30年代已有人提出了“直接驱动”(DirectDrive)的结构概念,着重于降低驱动装置的动态总重。从而改善弹射器 的加速效率。开缝式汽缸设计就是在这种概念下产生的。作为动态结构的活塞和牵引器用最短的距离直接连接,以减低推进活塞和牵引器这两个动态结构的重量。 机械上,这种结构的难度是既要让驱动活塞/前引器结构在汽缸缝里自由移动,又要保持必要的工作压力。最大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防止泄漏导致压力下降。不少设计者曾为此提出过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最早的方案是在汽缸缝上设置弹性结构,既能让活塞结构通过,又可以在活塞通过后不让外漏。这种设计在40年代末曾用在 XH-8液压弹射器上,性能上,XH-8弹射器可以将15000磅的负荷加速达到120英里/小时的速度。可是,试验中也发现,弹性密封装置在高压状态下密封效果很不理想。 这个时期下水的美国航母“萨拉托加”和“列克星顿”号上,使用了当时技术上较可靠的飞轮式弹射器。当时的弹射器,已经可以用比较短的弹射周期进行弹射。可是,弹射器的使用在运作上却增加了升空甲板人员运作的复杂性,令本来已经复杂的升空运作变得更难执行,反而导致升空延误。这个难题曾困扰航母多年,并导致弹射器被列为受淘汰设备。 二次大战爆发后,由于护航的需要,开发了护航航母,由于这类航母的甲板距离短,飞机必需依靠弹射才能起飞,弹射器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最初装备在护航航母上的是飞轮弹射器。后来开发的大功率的液压弹射器在1943年正式投入使用,“企业”号首批改装使用这种型号为H2-1的液压弹射器的航母之一。在这之后护航航母大部分装备了这种液压弹射器。性能上H2-1弹射器可以将11000磅的负荷在73英尺内加速到70英里/小时的速度。基本满足当时的作战需要。 蒸汽弹射器的开发 1950 年,英国海军开始在“英仙座”航母上正式对蒸汽弹射器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试验中,研究人员成功地解决了影响开缝式气缸工作的两个最大问题,第一是气缸缝受 缸内压力扩张的问题,第二是弹射气缸本身受热后变形的问题。1952年对蒸汽弹射器的试验证明成功,这种被称为米切尔式弹射器的装置正式开始装备而且被沿 用至今。 通过技术合作,美国直接参与了“英仙座”航母的弹射器试验而获得的这项技术,此后将研制成功的型号为C-11的蒸汽弹射器装备在“汉考克”号航母上,并在1954年6月1日成功完成弹射操作。航母也从此进入全面喷气时代。 在技术方面,为提高弹射器的效率,30年代已有人提出了“直接驱动”(DirectDrive)的结构概念,着重于降低驱动装置的动态总重。从而改善弹射器的加速效率。 开缝式汽缸设计就是在这种概念下产生的。作为动态结构的活塞和牵引器用最短的距离直接连接,以减低推进活塞和牵引器这两个动态结构的重量。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试验后,发现最简单的方案,是在汽缸内放置密封条,然后通过前进的活塞,将汽缸里的金属密封条直接顶入汽缸缝,并利用缸内的压力将密封条压紧,从而压力的不泄漏。 值得一提的是,在40年代开发蒸汽弹射器的同时,美国曾进行了**型的飞轮储能弹射器和电动弹射器的开发和试验。理论上飞轮储能弹射器可以达到很高的功率, 但是因高速离合器的技术难题得不到解决而很快被放弃。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在电动弹射器上研究上,西屋电气公司成功研制了称为“电弹器” (Electropult)的弹射器,结构上跟目前热门的电磁弹射器结构几乎一样,采用直线电机设计,而且在弹射功率与蒸汽弹射器相似的输出。只是因为运作昂贵而被放弃。不过,飞轮和直线电机技术在最近这20年被重新开发,现在热门的电磁弹射器上运用的就是飞轮储能器和直线电机技术。 弹射气缸是弹射器最大的一个部件,从图片里面可以清楚看到,整个气缸是分段制造,最后连接而成的。每段气缸长约4米,接口处有密封槽,整个汽缸是通过底座固 定在弹射器槽的气缸轨上而连成一体。这种多截连接气缸结构有利于降低生产,运输和维修的成本,而且可以更灵活地应付整体上的热变。 这东西设计其实很简单,原理也很简单。但是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非常高。而材料工艺正是我们的短项。 弹射器起跑准备状态 弹射的时候,蓄压罐内的蒸汽由弹射阀门释放到弹射汽缸内,缸内压力上升推动活塞前进。弹射阀门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精确控制蒸汽进入弹射汽缸的流量变化,以此控制推力和弹射的加速度,以保证飞机结构不会超负荷。 总结:蒸汽弹射器 重型飞机要想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必须有蒸汽弹射器。在飞机起飞前,由位持器钢圈把尾部扣在一个坚固点上,飞机前轮附近的牵引杆垂落到一个“滑梭”内,滑梭以 挂钩钩住飞机。滑梭是蒸汽弹射器唯一露在飞行甲板上的零件。飞机前面的甲板下,有两个平行圆筒,每个至少长45米,筒中的活塞与所有滑梭相连。蒸汽由母舰 上的锅炉输出,增压后输入滑梭。飞机起飞时开足马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弹射器一启动,飞机引擎的动力加上蒸汽压力,使钢圈断开,飞机前冲,在45米距 离内达到时速250千米。飞机弹射起飞脱离滑梭后,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几米的距离内停顿,滑梭移回原位,推动另一架飞机起飞。母舰上每个蒸汽弹 射器每分钟可推动两架飞机起飞。通常航空母舰最多装设4个蒸汽弹射器。 中国,虽然航母不是万能,但是中国没有航母,是万万不能。科技发展强大生命力,在于吸收,创新。 在飞机起飞前,由位持器钢圈把尾部扣在一个坚固点上,飞机前轮附近的牵引杆垂落到一个“滑梭”内,滑梭以挂钩钩住飞机。滑梭是蒸汽弹射器唯一露在飞行甲板上的零件。飞机前面的甲板下,有两个平行圆筒,每个至少长45米,筒中的活塞与所有滑梭相连。蒸汽由母舰上的锅炉输出,增压后输入滑梭。飞机起飞时开足马 力,但被位持器扣住。蒸汽弹射器一启动,飞机引擎的动力加上蒸汽压力,使钢圈断开,飞机前冲,在45米距离内达到时速250千米。飞机弹射起飞脱离滑梭 后,活塞前端的注管就落入水池,在几米的距离内停顿,滑梭移回原位,推动另一架飞机起飞。 早期的螺旋桨式飞机由于起飞速度不大,可以轻易从甲板上自行滑跑起飞,但喷气式舰载机的重量和起飞速度急剧增大,只能通过弹射器起飞了。 美国的C-13-1型蒸汽弹射器长76.3米,每分钟可以弹射2架舰载机。如果把一辆重2吨的吉普车从舰首弹射,可以将其抛到2.4公里以外的海面,可见其功率之大,爆发力之大,材料的承受力之大。 蒸汽弹射齐结构很复杂,而且目前只有美国一家垄断,所以技术非常保密。它相对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的优势在于俄罗斯的滑跳试飞行甲板要起降飞机必须逆 风,在起降舰载重型战斗机,如苏-33时滑跑距离要比弹射器长许多,而且天气情况稍差一点就不能正常起飞,而弹射器就没有这些方面的顾虑。但蒸汽弹射器结构复杂,重量大,滑跳试飞行甲板相对于蒸汽弹射器的优势就是结构简单和减轻了重量,技术难度也低。 可见,弹射飞机的二要素: 一:储备强大的,能爆发的动能。 二:驱动装置,能承受“瞬时爆发力”的附属设备。 时代,在呼唤中国的国产电磁弹射航母,早日出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7d2df1c08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