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带给我的困惑 站在讲台已经二十三年,算是老教师了,教过最初的人教版,接触过一段时间的现代小学数学,再到现在的新教材,给我最大的感觉是:以前的人教版设计注重知识的梯度以及练习的层次设计,但是对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介绍途径不多,放手让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多,一句话:比较保守;现代小学数学,注重了生活与实际的联系,强调了用数学,但是知识的连贯性有所欠缺,强调创新但对基础知识的强化不足;而现在所使用的这版教材,在编排上淡化了数学味,不再知识分类,比如说课题由以前的人教版《连加连减》变成现在的《乘车》,以前常出来的归总应用题,归一应用题等分类说法,在现在的教材里不管哪一版都不再出现。这样的优点是,不给教学画太多的格与框,而给予老师与学生更多发挥的自由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确有它的独到之处。缺点是,如果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老师,很多时候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需要增加哪些知识点?还有因为本版教材强调知识的渗透与蕴伏,分抢了一部分属于计算的训练时间,发现现在的学生计算能力有普通下降迹象。 常有这样的感觉,对于比较抽象的数学,它要求学生所具备的素质实在太多了,计算要准除了要技巧还要有耐性,图形过关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应用题要过关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总结下来,需要学生具备细致的观察,准确的表达,灵活的思维,仔细的计算,更要有耐得了枯燥的韧性,综观哪个科目,需要这么过人的能力,所以有人专门进行过研究发现,能把数学学好的孩子,只要孩子再用点心,可以连带把语文和英语学好,但反过来,能把语文和英语学好的孩子,数学未必能学好。我想这当中的原因就在于,语文和英语均属形象思维,而学习数学除了形象思维,需要更多的抽象思维,对于每份试卷后面的五、六道应用题的解决比分析一篇有意义的短文要更多的耐性与技巧,有更长的思维过程和处理方法,任何一个地方出现了误差,都不可能象语文一样还能拿到笔默分,对与错均是原则性问题。而且在数学里没有固定的题目是保证可以拿分的,就算是口算题,也不可能有同样的题目,而在文科里通常有专门属于记忆型的题目,只要背好默好就可以拿分,就在数学里很难见到。所以,有的孩子当真能力比较弱时,成绩真的可能出现一位数。在这多此一言,不是说语文与英语科目就容易教与学 ,而是数学科在测评上真的没有多少主观题,基本全是客观题,原则性极强。 其实最让我困惑的是,面对听话乖巧的孩子,而又成绩不好时,真的很难跟家长交代清楚,很难回答他们:以前学得好好的,为什么现在变差了? 通常我会回答他们,这里面原因有多种: 一、知识的纵横度增加,而孩子的心智未能跟上,也就是学习能力跟不上知识与能力的递增度;比如学生对于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个多少份?他们对于整数的感觉,往往比分数等要好得多。到了中高年级出现分数,对于同样知识类型的除法,如果换成把2/3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每份得多少?在这个问题上,往往就会有五分之一的学生思维转不弯来,他们会死死纠缠于不到一个怎么还能平均分,任凭老师苦苦说理,演示,实物操作,但真正让他们运用时又绕不过来,从而对整个分数的有关知识都无法顺利进行学习;或者对于几与几的和、差、积与商等,有个别学生无论怎么都理解不了它们对应的意义是什么。这也就是一个数感的问题,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思维也一样,会有的人在某个点上出现缺陷。 2、学生的学习习惯未能形成,根据研究,一个孩子五岁时他的脑细脑与十五时的脑细胞在数量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意思说,孩子的进步并不是智力在提高,而是知识经验与学习能力在增加。在他们较小的时候,学的知识不复杂,所以成绩很好,但是随着年级增加,知识量增多,能力要提高,如果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他们对于掌握知识的方法与技巧没有掌握,以及对于能力的培养途径不愿意好好地操作与践行。偏偏数学是一门知识连贯性极强的学科,某个知识点的缺失,会导致知识运用能力的降损,从而使学生整个认知链条的断裂,那么孩子的成绩必定下降。因为用一句明白的话说,就是孩子只在吃老本,甚至因为没能养成好习惯却助长了坏习惯,就会使得孩子的提高更加缓慢甚至是退步。 3、非智力的其它因素,比如说家庭的氛围转变,青春发育期的迷茫,人际关系的影响,对于挫败的不正确认识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学业成长。 上面的三点原因,也许家长仍会存有疑惑,甚至感觉说不清楚,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不能同样的迷茫与不清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连贯过程,有因果的关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里面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小学数学还有一个带给我的困惑,或者干脆说困难,就是对于分数乘除法的教学,今年我第三次接触,但仍是困难重重,主要是对于分数与分率的理解出现偏差。同时对于当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学生总不能好好把握,举个简单例子:苹果有120千克,苹果是梨的3/5,梨有多少千克?象如此的题目,仍有超过七分之一的学生出现差错。学生对于如何寻找单位“1”的量,同时对于数量关系: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与由它演变出来的两个变式,存在着理解上的障碍,有时真的感觉自己都快变郁闷了。这段时间,本人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希望可以想出办法从教学方法上加以改进,以弥补部分学生对于分数数感的锐减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672554a4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