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的诗风变化88888888888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时间:2022-04-11 02:10: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杜甫的诗风变化

论文提纲

杜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独特,随着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在不同的时期,诗的风格也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改变。杜甫的诗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的创作:

其一,他的诗歌在早期充满意气风发,怀着自己的激情和理想。

其二,他中期的诗风充满国愁家恨,担心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其三,晚期的诗风慨叹艰难,浑厚凝重,沉郁顿挫。正是由于他的诗歌不同的风格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才奠定了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

杜甫的诗歌创造以天宝五载入长安为第一创作时期,其后为第二和第三创造期,虽然这种划分看起来有“头重脚轻”之嫌,但这样更能体现杜甫诗歌创作风格的前后变化,杜甫诗歌创作从“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浪漫之美,转化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沉郁伤感的悲壮之美。诗人的命运及其诗歌创作和唐代的社会变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唐玄宗先天元年到天宝五载,是诗人前期生活的时空境地,在这一段时间里,诗人过着闲适舒适的生活,父亲杜闲在朝为官,虽官职卑小,但足以使全家衣食无忧,社会处在相对的安定之中。这时的杜甫所写的诗歌有写景抒怀,诗出于浪漫瑰丽之中。诗句中透露出一股令人神思飞跃,心旷神怡的浪漫气息和豪情壮志的气势。诗人呼于乐,歌于乐。此时,诗人的审美心理和时空机制发出了相同频率的共振现象。故而,诗写景,诗明志,诗頌君。然而,社会的动荡,诗人之父杜闲之死,给杜甫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地冲击。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8999a95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