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时邂逅自己的心灵家园 ------------------《赤壁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导学案 议题一:是什么 ,让他们忘了心中的痛 活动一 : 阅读初领会,评选思维导图 要求: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三篇文章,根据自己领会的内容绘出思维导图,课上评选最佳导图,让全班同学铭记。 提示:导图绘制可根据文章的写作内容、行文思路。 活动二: 阅读再思辩,品共性细节 (总体方式:分小组完成问题,代表展示答案) 一、快读文章 1、思考:作者各自经受了什么伤痛或者因为什么而烦心?心情如何,他们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讨论交流后,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小组代表给大家展示答案。 作者 苏 轼 朱 自 清 史 铁 生 原因 心情 做法 结果 2、仔细观察表格,你觉得三人的共性在哪里? 二、细读文章,思考:风光何样,让他们忘记了伤痛?(分组思考讨论,完成问题,展示答案) 苏东坡: 赤壁之下悟人生 1、 月下赤壁有多美? 微写作展示:根据文章描写,用你的语言描述其情其景。 (提示:行文可采用诗歌鉴赏意境品味答题模板) 2、 苏子感受如何? 情感有何变化? 小组讨论并展示答案:苏轼的悲从何而来? 苏子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3、 集体讨论: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为什么? 朱自清: 月下荷塘思江南 小组展示答案: 1、 月下荷塘、塘中月色、荷塘四周的景物,各美在何处?有什么特点? 2、 作者心情是怎样的?他为什么又想到了江南? 3、 文章开头和结尾为什么都要提到“妻”? 史铁生: 躲进地坛问死生 小组展示答案 1、作者选取了地坛的什么景物来描写?写出了它们的的什么特点?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作者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讨论:(1)在第二部分,对母亲形象的塑造只有极少语言的描写,更多的是动作描写,母亲默默地去做,去温暖着孩子,找出你认为其中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动词,并说明理由。 (2)怎样理解选文文末最后一句话?写地坛为何写到母亲? 活动三: 阅读后追问,如何纾解苦痛 总结探究: 1、 从三位作家的遭遇与文章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 山水自然真的能治愈他们的伤痛吗? 议题二:是什么 , 让我们忘不了它们 要求:仔细品读三篇经典散文,揣摩它们俘获无数读者的原因,请以“叫我如何不想它,_________________”开头,从语言运用、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一篇4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提示:可从三文的写景手法,修辞,动词、叠词等词类运用的表现力等方面着手。 方法:课上同学组内互评文章,每小组选一篇最佳者,大家集体赏析,评出班级前三名。 补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新诗人、杂文家和著名的语言学家刘半农,曾在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42671f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