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 奥尔夫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方法 一、设计方法 1. 要有充分的想象力,要具有一定的故事逻辑编创的能力。 2. 故事的情节设计发展要符合乐曲的曲式结构特征。 3. 根据结构内部音乐要素的特征比如旋律的进行、典型的节奏型等来设计相应情节的故事细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任何的童话故事都是首先来自于想象,所以同学们要敢想,敢编,不仅会讲故事,还会生成故事。 根据曲式结构,单簧管波尔卡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为 ABACA 的小型回旋曲式,所以叮叮和当当他们分别在空中旋转飞翔了 3 次。因为所对应的 A 乐段重复了三次,故事的情节设计发展要符合乐曲的曲式结构特征;还比如说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中故事情节安排,宝藏丢失又重新去上山挖宝藏,也是因为 A 段出现了反复。 段落内部的音乐要素决定了故事细节的发展。比如,单簧管波尔卡中的 B 段为什么叮叮当当非得要从树干舞动到树顶跳一跳呢?以及 C 段为什么要从树顶舞动到树干然后踏步呢?这都是因为它们所对应的旋律 B 段是上行旋律的特征, C 段是下行旋律的特征。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中上山下山也都是根据旋律的上下行来这样安排的。 二、律动 1. 律动的基本动作要符合故事发展的情境。 2. 依据乐曲的曲式结构设计不同段落类型的律动动作。 3. 依据段落内部的音乐要素设计相应特点的律动动作。 在单簧管波尔卡中,故事的主旨是音乐精灵在森林里舞蹈,于是就用身体做大树,双手手指做叮叮与当当。那么如何跳舞的呢?就是根据乐曲的 ABACA 的回旋曲式结构,创编出了 A 段的动作(演示),B 段的动作(演示),C 段的动作(演示)等三个不同的大的动作类型。然后再根据每个段落内部的音乐要素特征,做出相应的律动动作。 三、绘画 1.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2. 每个图案的产生过程都要在音乐的节拍中完成。 3. 根据乐曲结构内部的音乐要素特征设计相应的图案。 4. 要考虑整个图画呈现出来的完整性。 经典的单簧管波尔卡这首乐曲图形谱的产生过程吧。 通过图形谱我们也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音乐的结构为 ABACA 的回旋曲式。四、器乐合奏 1. 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 2. 根据乐曲结构内部的音乐要素高低、快慢、强弱等合理安排相应音色特征的乐器进行演奏。 欣赏方式中共同的设计方法有两个核心的内容,想必同学们也感受到了,就是一是要对欣赏乐曲的曲式结构非常清晰,二是根据结构内部的音乐要素进行相应特点的不同方式的设计。当然,同一个课中,故事、律动、绘画、器乐合奏要有一定的逻辑关联。这就是欣赏教学的设计方法。 奥尔夫音乐教育中的欣赏教学形式是不固定的,不断地发展着,探索着,丰富着的。以上的四种欣赏方式是常用的,也是便于学习容易掌握和理解的。所以奥尔夫的教学不论是基于孩子的,还是基于艺术表现与体验的,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努探究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c0c65934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