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教材分析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二——五自然段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即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幽默风趣,采用了拟人、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结合学校语文课题“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中的应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运用思维导图帮助梳理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 2. 研读课文,运用思维导图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体会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课文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aef4b29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