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浅论

时间:2022-12-08 15:51: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浅论

作者: 黄丽敏

来源:《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3



黄丽敏

(湖南文理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常德415000

摘要:《日语翻译》是日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更要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从学生入门到提高以至精通,分阶段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日语翻译;分阶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884201303-0070-02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2012年校级教研项目(JGYB1208))

作者简介:黄丽敏(1976-),女,湖南湘乡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翻译及日语教学研究。

随着中日两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日益频繁,急需一大批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拥有较强的语用交流能力的复合型翻译人员。显然,为了开展两国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对日语翻译人才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趋于实用化和多元化。在此种形势下,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一日语翻译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一直是日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学生在各种日语考试(日语专四、专八和日语四、六级)中翻译方面失分较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在翻译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翻译课的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1.教学模式单一,课堂效率不高

目前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的主要方法为课堂灌注法,教师是课堂的指挥者、控制者和译文的评判者。老师讲学生听,从绪论到结束语,通过大量译例讲解阐述某一翻译技巧,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教师批改或进行讲评。学生上课听听记记,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与教师的互动合作相当有限,导致课堂气氛沉闷,课堂效率不高。此外,学生自身能力参差不齐,而教师较少考虑课程内容对全部学生的适用性,从而致使部分学生丧失了对翻译课的兴趣,由本应主动积极学习变成了被动接受学习。

2. 忽视对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

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教学模式仍然活跃在许多高校翻译教学中,此教学法以完成教科书和教学计划为目的,片面强调语法和词汇, 强调语言知识和翻译知识的传播, 忽视了翻译的功能意, 更忽视了语言所依附的一整套文化体系。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来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复习语法和生词,从而强化学生的语法掌握程度。而学生由于欠缺对隐含在语言中文化的了解,虽然能逐字逐句按字面意思翻译出来,却译不出原文的内涵和韵味。


二日语翻译教学改革

翻译教学并不是单纯的理论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能训练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如语法、词汇等知识点的掌握,更应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异文化的文化体系,指导翻译实践,从而解决中日两国语言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给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造成的障碍,养成良好交际能力。所以,如何将翻译理论教学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翻译实践能力,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实用型、应用型的人才。在此,笔者试以多年的日语翻译课程教学经验为基础,探讨翻译教学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阶段地运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

1.初期入门培养学生兴趣,“量体裁衣”,采用案例教学法

“日语翻译”的入门阶段,重点在于句型与词汇的翻译教学,但大量需要记忆的词汇和枯燥的翻译理论往往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以致教学效果欠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是学习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提高其翻译能力尤其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日语翻译教学的关键所在。在初期入门授课阶段,采用案例教法,从课程的实用性、重要性着手,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接近学生生活的译文片段,如相关的政治时事、经贸、旅游、经典电影对白等,将加译、简译、顺译、倒译等一些原本学生较难掌握的翻译方法穿插其中,重点强调对语言文化的理解。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营造的自然、真实的语境,加上教师上课时轻松幽默的案例讲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在翻译入门初期,学生很容易受汉语表达习惯的影响, 依据语言形式将对应的翻译词汇按语法要求简单地排列起来,这样往往造成译文中句与句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语句不通畅。通过对课堂上各种经典生动的译文案例展示,分析其语境、语义,讲解实用翻译标准和技巧,让学生熟悉了解日本社会的新闻百态、风土人情以及风俗习惯,从而加强了对日本语言文化的理解,真正地领会翻译不要被原文的句型、语法结构等外部特征所束缚, 而要抓住原文的核心意,语境、语意、语汇相结合,多种翻译技术综合运用,用地道的语言表达出来。

经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本人在课堂案例的选取上积累了一些经验。譬如,根据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能力选取相关主题,适当地减少文学翻译的比例,加选有关政治、经济、旅游、实用文体等译文,从而提高学生将来的从业适应能力。在内容上,选取突出翻译理论及技巧的译文篇章,保持语境的完整性,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日语语言文化。

2.提高阶段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采用任务教学法

经过初期入门学习过渡到提高阶段时,学生不仅要掌握日语语言知识,更要注重翻译技能的形成和扩展。为了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在教学上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结合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围绕教学目的和语言项目,教师确定语言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共同探讨努力,从而实现计划完成任务。

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中,教师设计任务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交际情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当任务提出后,不用急于讲解,鼓励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明确为完成任务要做什么,怎么做。学生以学习任务为动力和目标,积极参与各项学习工作,如预习课程、查找资料、记忆背诵教材内容、小组讨论等,在实践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完成学习任务。在“做中学”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加深了知识的巩固与掌握,从而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举个例子,如在讲授演讲稿的翻译技巧时,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分组翻译一篇较典型的讲稿译文,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与之相关的讲演稿,了解其中固定套语和敬语的表达,在下次课上进行现场翻译演讲。学生课下分组翻译,查阅相


关资料,当遇到较难翻译的片段或是出现不同的翻译方案时,相互交流讨论,寻找解决方法。在课堂演讲时,由于课前的准备,学生都颇有自信,很快进入情境,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上集体讨论、点评,教师做简要而切中要害的总结,引导学生考虑文本类型来确定翻译策略。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日语的演讲表达,对翻译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影响深刻,不仅促进了对于翻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了终身学习的兴趣。

任务型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将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策略和自主学习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全面提高了学生日语的各项技能。

3.精通阶段鼓励学生实践交流,采用交际教学法

日语翻译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们的独立翻译能力,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成为优秀的实用型、复合型翻译人才。为了能达到这一的目标,在精通阶段的教学实践中,重点在于对翻译职业素养的养成和翻译技能的训练,采用交际教学法,即构建在行业实际翻译的工作场景,模拟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把校内的课堂教学和校外的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工作有机结合,以便学生将来能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交际教学法重视培养学生了解异文化的文化体系及养成良好交际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翻译技巧实操,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训练项目。譬如在课堂上放映一段商务会话视频,让学生以视频内容为蓝本,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扮演进行实际商务会话;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去翻译公司实习参观,了解翻译行业的素质要求;与相关政府企业合作,进行会议、旅游等口译和笔译活动;组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日语翻译、演讲比赛等。通过交际教学法的开展,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不仅强化了学生翻译中的文化意识,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改善了教学效果。

总之,不断完善高校日语专业翻译教学,正确有效地应用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取长补短,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面培养学生们的翻译交际能力、自学学习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让日语翻译教学较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挑战。

参考文献:

1 刘乃美.交际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5(3)55-59

(责任编校 朱正余)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b3b801168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