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报到率偏低原因和对策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高考生源争夺激烈,提高高职院校考生报到率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高职院校考生报到率偏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含金量;教学;设施 近年来,随着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高校的录取率逐年升高,高职院校的生源不足的现象逐渐显露出来。提高高职院校考生的报到率,已经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不难看到,现今高职院校的报到率不容乐观,一般院校的报到率都在90%左右,个别院校的报到率甚至在70%以下。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考生对高职院校教育不认可。考生认为上和不上一个样,所以放弃了上学的机会。不难看到,现今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线比较低,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可能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少高职毕业生工作后的待遇和一些熟练技能工的待遇差不多,导致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没有含金量。 第二考生想就读层次更高的学校,所以选择不来报到。现今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父母希望子女或者考生本人希望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愿望也在提高。不少考生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一年的复习,考得更高的分数,被更高层次的院校录取,这些都是考生选择不来报到的原因。 第三考生对录取的专业不满意,也是考生选择不报到的重要因素。现在社会对专业的重视程度很高,考生对录取的专业要求比较高,一些考生可能被学校录取,但是专业是调剂的;一些考生虽然被自己填报的专业录取,但该录取专业仍不是自己最满意的专业,或者在他人的影响下仍不满意。部分考生选择不报到等待征求平行志愿和注册录取,部分考生选择复读,总之是不来学校报到。 第四 考生,对录取的学校不满意。学校的名声和社会声誉是影响考生报到的重要因素。一些考生可能被学校录取,但是听到家长和老师对该学校的评价不高,或者考生和家长亲自到学校去实地考察后发现学校的教学和设施不尽人意,甚至对学校的接待不满意等等,都会导致被录取的考生最终不来报到。 第五考生出于对自身家庭条件的限制,也会导致考生被录取了,最终不来报到。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的确有部分考生特别是出生在农村的小孩,由于负担不起接受高等教育的费用,而选择不报到。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考生的报到率,增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率,造福全社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主要应该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该提高高职教育的质量,扩大高职教育在社会上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应该明确定位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培养出竞争力强、素质过硬、社会认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技能的培养,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培养的人才社会认可了,才能提高高职教育的吸引力,提高考生的报到率。 其次,高职院校应该灵活办学,努力提高办学的层次,满足学生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意愿。为了提高自身的吸引力,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发展专升本专接本和专转本教育。对有意愿接受进一步教育的学生,应该提供手续上的便利。在招生宣传时,应该向考生说明本校各种形式的办学形式,千方百计的提高考生的报考率和报到率。 再次,高职院校应该紧跟市场设专业,对专业调剂提供公平合理的政策办法。高职院校应该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的需要和以往的数据进行预测,灵活设置专业;适当淘汰社会不需要、市场不认可的专业。对专业调剂的政策,尽量制定出公平合理的政策办法。尽量不增加考生的负担.在接收考生的调剂要求时,应该能够耐心的解释学院的政策,并尽可能的满足考生的调剂要求。这样可以很大的提高考生的报到率。 还有,高职院校应该端正校风校纪,从严治校,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提高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考生愿不愿意来学校报到,最终还是在看自己能不能在该学校学到知识和技能。一个学院如果没有良好的校风校纪,没有学习上进的气氛,自然很难吸引到优秀的考生,报到率自然难以提升。 最后,高职院校应该提供完备的奖助贷体系,为学生上学免除后顾之忧,并作好相应的宣传。不难看出,现今高校都有着一套在国家财政支持下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体系。高职院校应该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这些政策:对品学兼优的考生给予奖学金鼓励;对家庭困难的考生提供助学金帮助其在政策的帮助下完成学业;鼓励家境不好学生申请生源地贷款。应该在招生宣传和接受考生咨询时,有意识的阐明相关的政策。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考生报到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该积极努力,采取各种办法,提高高职院校考生的报到率。 参考文献: [1]河南省高职高专新生报到率下降原因与对策,张保来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年第5期. [2]浅谈如何提高独立学院新生报到率,包蕾,高校招生(理论研究),2010年第7期. [3]关于提高高职院校新生报到率对策的思考,龙晓峰,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12期. [4]浅析独立学院招生部门如何提高新生报到率,文雅,科技信息,2010年第22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dc0600e682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9.html